巴蜀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巴蜀儿女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为四川文学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持续不断的创作源泉。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跃升的阶段,我省文艺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激发了全省文艺工作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四川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近年来,广大文艺家植根于四川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不断开拓进取,传承创新,创作出数量众多的文艺精品,全省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开展十大文艺创作工程,持续推进文联文艺创作发展
近年来,省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坚持把抓创作作为文联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省文联确定了以看“四川·颂中国”为创作题材,围绕四川秀美山川、绿色生态、风土人情、百姓生活、灾后重建、发展变化,运用多种文艺形式讲好四川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组织实施了文艺创作十大工程。一是“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出1100件原创作品,100件优秀作品美术馆收藏,13万人观展,中央八大媒体报道,百度网络搜索相关链接达到470多万条,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收到上千名民间文艺工作者、民间文艺家新创作的15个大类79个小类1012件作品,评出100件优秀作品,国庆期间4万人观展,受到全国人大和省领导高度评价。三是“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动员了近3000名诗词爱好者创作了5100件诗词,评选出优秀诗词185件,组织四川(含川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从185件优秀诗词作品中自选诗词作品进行书法创作,收到创作书法作品1150件,评出优秀作品100件在美术馆展出并由美术馆收藏。四是“看四川”摄影创作工程,收到上千名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4363幅原创作品,最终评出160幅优秀作品,其中50幅手机摄影作品,在省美术馆展出,4万多人观展,作品由省美术馆收藏。五是“唱响四川——百姓喜爱的歌”音乐创作工程,上千名音乐家、音乐工作者创作音乐作品1280首,最终评出51首优秀作品在全省、全国唱响。6月25日,我们在西南剧场举办了“唱响四川——百姓喜爱的歌曲音乐创作工程优秀作品演唱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观众们的高度评价,许多艺术家和观众认为这是四川音乐史上的第一次,意义很大。六是“中国梦·百姓故事”《纪录四川100双手》创作工程,获得了第24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部优秀作品奖和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社会类二等奖。七是“说唱四川·歌颂中国”——曲艺创作工程,创作四川元素的曲艺作品87件,评出优秀曲艺新作12件,优秀曲艺新人10人。八是“舞韵四川”——巴蜀舞蹈创作工程,组织创作了40个舞蹈新作参加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九是新藏戏创作与展演工程,创作新藏戏20部。十是实施了文艺扶贫创作工程,各艺术门类正在围绕文艺扶贫这个主题开展文艺创作。
十大文艺创作工程7000多名文艺家及文艺工作者参与,创作了15800余件作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经过投票评出915件优秀作品。通过展览、演出、播映、出版等形式连续推出,不仅繁荣了四川文艺创作,而且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我们组织创作的电影《奇葩追梦》,电视剧《壮士出川》,电视纪录片《远逝的僰人》,大型少儿情景歌舞剧《红色少年》,京剧《浣花吟》,大型交响乐《生命》,杂技《双人技巧》等原创文艺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艺惠民活动
经过探索和实践,省文联构建起了以活动品牌为抓手,以基地拓展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百姓需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艺惠民体系。一是开展主题文艺惠民活动。由党组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暨重走长征路、文艺扶贫、采风创作、惠民演出。文艺惠民走进藏区阿坝、甘孜,革命老区巴中、广元,地震灾区绵阳、雅安,走进彝区凉山、乐山,走进部队,走进社区,两年来来,走了30多个县市区,参加艺术家超过3000多人次,给当地人民群众捐赠书法美术作品5400多幅,观看文艺演出的群众达20万人。二是打造文艺惠民品牌。比如:戏剧进校园、民间有大美、温暖全家福、曲艺大联欢、电影进社区、文艺大讲堂、影视大讲堂、书法大讲堂、绘画大讲堂、“送欢乐下基层”、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系列品牌惠民活动。仅去年就组织了137场文艺惠民活动。三是推进了文艺惠民组织网络及基地建设。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文艺惠民组织网络体系,全省许多市县区都建立了文艺志愿服务协会、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文艺志愿服务队。
(三)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性文艺活动
近年来,四川文联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文艺活动。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举办了“百名文艺家看四川震后重建”活动、在北京举办“说唱四川”曲艺大型演出、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音乐会。围绕文艺活动品牌的打造,举办了《梦回唐朝》《宋词雅韵》等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等。围绕扩大四川文艺在全国的知名度,在川举办了若干全国性文艺活动。如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在成都举办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南片)及全国颁奖典礼活动,与中国曲协共同举办“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首届曲艺大赛”,等等。
(四)加强文艺理论及评论工作
为加强文艺理论及评论工作,省文联定期召开综合性创作理论研讨会,分析研究当年文艺创作重点及文艺理论、评论动态。其中不少评论文章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奖项。编辑出版《新世纪四川优秀文艺评论作品选》,《巴蜀艺文录》《重聚——四川省文联百家作品选》《中国古代精品石刻艺术研究》《画家笔下的四川古镇》《四川美术史》《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创新性研究》《四川民间文艺60年论文集》等一系列书籍。充分发挥《四川文艺》报、《四川文艺网》及《现代艺术》《四川美术》等文艺界各类报刊网站在理论评论上的作用。
(五)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艺传承保护工作
组织编辑出版了《四川彝族民间音乐全集》《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德格八邦卷》《四川曲艺史话》等。围绕羌文化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协助编纂了《羌族口头遗产集成》等。探索建立四川民间文学数据库。
(六)扎实开展对外文艺交流活动
积极拓展文艺交流和传播渠道,组织优秀艺术家和作品到国(境)外去展示和交流,开展了系列对外文艺交流活动。搭建了川藏艺术家联盟、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等对外文艺交流平台。组织了“少儿舞蹈直通车澳门行”、中国四川——德国巴伐利亚民族艺术生态纪录展等对外文艺交流活动。举办或参加省际文艺交流活动。如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会议等。
在狠抓文艺创作、文艺活动的同时,四川文联还积极加强文联自身建设。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必将是我省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四川的文艺工作者们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振作精神,昂扬奋进,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创作出更多“立高原、矗高峰”的优秀作品,为四川文艺持续繁荣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