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1961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沈阳,著名京剧老生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任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兼艺术指导[1]  、中国剧协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九届、十届、以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青联常委、中国文化部青联主席以及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1982年以各门功课全优成绩毕业,并同时被中国京剧院一团选入。2001年2月25日,于魁智在北京签售《打金砖》VCD,2003获中国金唱片奖。2004年推出专辑《于魁智老生唱腔》。2004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国粹之声,开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先河。2015年11月10日至26日,于魁智携《杨门女将》和全本《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了9场演出。

人物经历

1978年于魁智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分到中国京剧院。

1978年7月,他在16岁时毅然放弃沈阳京剧院的工资待遇,站立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投考京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由于举目无亲,盘缠有限,只能夜宿火车站。

1978年9月于魁智以优异成绩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当年为表演系面向全国仅招收的两名老生学员之一。进学院后他得到了叶蓬、李世霖、王世续、孔雁、何金海、刘福生等教授的亲传,在学习杨派(杨宝森)剧目为主的同时,兼学了多出文武老生传统戏。

1982年以各门功课全优成绩毕业,并同时被中国京剧院一团选入。在一团,他先后得到过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孙岳、冯志孝、刘长瑜、杨春霞等前辈艺术家的提携合作,更得到李鸣盛、茹元俊、曹韵清、祝元昆等名师传授杨派、李派(李少春)剧目——《奇冤报》《响马传》《野猪林》等。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又回学院入“京剧研究生班”继续深造。他的《响马传》、《野猪林》、《满江红》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打金砖》。

1987年5月2日,于魁智首演《乌盆记》

1988年3月,于魁智首次赴香港演出

1989年11月,于魁智在京举办专场演出

1991年1月,于魁智首次赴上海演出

1998年进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2000年9月30日,于魁智复排《满江红》

2001年以京剧研究生学历毕业

2001年2月25日,于魁智在北京签售《打金砖》VCD

2002年2月11日,参加央视春晚,参演戏曲《联欢竞唱“马字令”》

2003年01月31日,参加央视春晚,参演戏曲《梨园闹新春》

2004年01月21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曲目《红色娘子军》

2004年11月29日,于魁智、李胜素在上海举办《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李胜素梅派唱腔专辑》首发新闻发布会

2004年12月5日,于魁智、李胜素在上海签售《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李胜素梅派唱腔专辑》

2005年1月10日,于魁智、李胜素在北京举办《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李胜素梅派唱腔专辑》首发仪式

2005年1月16日,于魁智、李胜素在北京签售《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李胜素梅派唱腔专辑》

2005年,于魁智任重新组建的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2005年5月8日至5月28日,中国京剧院(二团)以老生演员于魁智、梅派青衣李胜素和袁派花脸杨赤领衔的最强演出阵容,先后在曼彻斯特、伦敦、爱丁堡等城市进行了13场演出,这是中国京剧院首次以纯商业演出的模式在英国市场比拼。

2006年1月28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戏曲联唱《新五女拜寿》

2007年2月17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戏曲《天上人间共和谐》

2008年2月6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曲目《坐宫》

2009年1月25日,参加央视春晚,参演戏曲大联唱《锦绣梨园》

2009年10月拜戏曲教育家叶蓬先生为师

2010年2月13日晚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戏曲《红楼葬花》

2010年3月,上任中国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兼副院长

2011年2月2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曲目《薪火相传梨园美》

2013年2月9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曲目《迎来春色换人间》

2014年1月30日,参加央视春晚,表演曲目《同光十三绝》

2015年2月18日,参加央视春晚,演唱《奔跑》

2015年7月,当选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

专辑:《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京剧:魁智演唱集》

单曲:《打金砖》、《伍子胥》、《失街亭》、《杨家将》、《红鬃烈马》、《龙凤呈祥》、《探皇陵》、《群英会》、《华容道》、《借东风》、《斩马谡》

演艺风格

于魁智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舞台实践,在继承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

有人说于魁智扮相好,嗓音好,天生就是一块搞京剧的料。殊不知,这世界上比他扮相好、比他音质好的人多得是。于魁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在于他的努力与付出。大学期间,到练功房,他总比别人早;一般人毕业时只学会10多部戏,他却学会了20多部[19]  。由于努力,他到中国京剧一团后,得到了众多名家的提携。他学到的也不是京剧的皮毛,而是精髓——做人,他欣赏搭档、梅派演员李胜素“为人很低调,从不张扬,艺术上又很认真”。

社会活动

多年来,于魁智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数次率团赴港澳台地区演出,并多次出访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国家,赢得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情赞誉,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对京剧艺术不倦探索,于魁智还注意加强宣传。每年的春节晚会他都亮相,让广大观众看到京剧的美。他还到大专院校去演讲和表演。

1990年夏天,他得知一位身患癌症的80多岁的老人临终前想见他一面,非常感动,冒着烈日,从住地魏公村骑自行车赶到老人床前。

2000年于魁智到上海表演,由于发烧,嗓子哑了,但票早已售出,他只好硬着头皮坚持演出。嗓子不那么亮了,他就尽量做一些动作,还一再向观众表示歉意,表示今后还要来上海表演。后来他再度赴沪演出,受到更热烈的欢迎。

无论是在舞台上表演,还是平时对待普通人,于魁智都没有忘记京剧面临的危机,没有忘记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人们看到京剧的光芒照人之处,让中国人为京剧感到骄傲自豪。

2004年底,于魁智又做了一件事,推出了10张CD,还到一些大城市参加签售活动。他的目的,除了回顾总结,更重要的是趁着自己正处在艺术的黄金时期,为京剧艺术留下一些资料。

1996年6月,他率京剧艺术小组赴美国夏威夷为张学良将军祝寿,传为美谈。

获奖记录

2010  华鼎奖暨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评选(戏剧类)第一名    (获奖)  

2010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获奖)    

2008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获奖)

2003  中国金唱片奖    (获奖)

1995  中国京剧之星称号    (获奖)

1993  梅兰芳金奖    (获奖)  

1991  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获奖)

1990  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奖)  

1987  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获奖)

 

百科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