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刘彦湖陶印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5-11-02
11月2日至9日,“印证:刘彦湖陶印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刘彦湖近年来所创作的数百件陶印新作。
陶,既是中国文明史上新石器时代的辉煌标志,也是青铜时代以来所有金属器物铸造的母范,与金与石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刘彦湖自2010年至2015年,颇倾心力,选择用陶作为新的印材进行创作,一方面是要追溯以金为核心的古代玺印的起源,一方面又是要超越以石为核心的明清流派篆刻的畛域。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 成,篆刻家石开,复旦大学教授沃兴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 长陈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篆刻家徐正廉,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曾翔,北京大学教授董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 主席汪永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彦湖,承办方银座美术馆馆长田俊,以及多位著名学者、理论家、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
范迪安表示,刘彦湖的书法颇有一种自成一家的“建筑性”,笔划如同建筑的构件,经营如同建筑的设计,健劲的线条如同建筑的骨架,形成一种浑然一体而内涵紧凑的形象。同样,他在篆刻中也贯彻着这样一种“建筑性”,在方寸大小的平面上推敲空间布局,建构空间次序,既是平面的延展,也是立体的营构,如“大匠之构屋”。作为一位在书法和篆刻上有着斐然成果和充分经验的名家,刘彦湖一向不满足于延续性的经验劳作,而是不断朝向更高的学术目标勤奋用力,在不断拨开历史迷丛、探向中国篆刻源流的道路上,他的篆刻实践与印学研究充满怀想和憧憬,并生发持续的热情和动力。开幕式后举办了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