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闽北画家陈良敏创下两项不寻常的业绩:一是这年8月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这是50多年来闽北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我省15年来才评选一次;二是2002年9月应全国政协的邀请,陈良敏进京作画,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创作,他完成了《蟠桃会》、《十八学士登瀛洲》等巨幅作品,其中《蟠桃会》悬挂在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办公室。两幅国画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空间。李瑞环主席专门邀请了全国著名书画家启功、白雪石、黄苗子对陈良敏的作品进行鉴赏和评点,认为陈良敏国画创作“基础很好,颇有造诣,潜力很大。”
再前溯十年,陈良敏在艺术界还创下了三项闽北惟一——1996年,陈良敏的木雕《腾飞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珍藏,这是闽北迄今为止惟一一件被作为国宝收藏的艺术品;1995年2月,陈良敏被省政府授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装修工程优秀工艺奖和先进工作者”,这在闽北是惟此一人;1993年10月,陈良敏还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在闽北工艺美术界也是惟一的。
陈良敏,现任武夷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市政协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日前,记者对陈良敏作了一次专访,记下了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几个有代表性的片段。
一
1951年,陈良敏出身于素有“画家之乡”之称的仙游县榜头乡。他自幼喜爱作画,七八岁时,父亲丢给他一块漆板,让他在上面涂涂画画,从此,绘画和雕刻便与他结下不解之缘。1966年初中毕业便考上厦门工艺美术学校,但史无前例的“文革”断送了他深造的机会。两个哥哥都在部队,加上父亲多病,家中还有母亲和弟妹,家庭的重担便早早落在了年少的陈良敏肩上。在四邻乡村,陈良敏干起了雕刻、油漆的营生,以此养家糊口。精湛的绘画技巧为他的雕刻手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东家嫌他年轻不知工艺是否可靠时,陈良敏总是胸有成竹地说:“雕坏我赔,你看了再说。”他往往把新打的家具往厅营一靠,不打画稿就直接下刀。不会儿,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和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形象等就让东家心服口服。一有空陈良敏就帮人画像,他用这些钱买来纸和磨,更加勤奋地学习绘画。
1980年5月底的一天,陈良敏迎来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得悉仙游县城关举办近代仙游画家李耕遗作展,陈良敏欣喜万分,一大早就坐车赶到县城。在宽大的展览厅,先辈李耕的画作像磁铁一样的把他目光和心思牢牢地吸住了。李耕画作气象恢宏,笔墨精妙,尤其是画历史人物,线条畅快凌厉,人物喜怒哀乐莫不在尺幅之间神情毕见。陈良敏徜徉其间,悉心体会每一幅画的构图和笔墨情趣,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振奋之情,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全神贯注地临摹起来。
直至下午三时许,饥肠辘辘的陈良敏才被父亲派来寻他回去的弟弟发现,可当他吃了弟弟买来的两个馒头之后,便把弟弟打发回家,自己又埋头继续摹画。傍晚时分,时任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的福建画家张斌来到展厅。陈良敏埋头苦画引起了张斌的注意,张斌近前一看,小伙子神情执著,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勾勒线条,体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张斌当下询问起陈良敏的绘画情况,表示想看一看他所作的画。
当天傍晚,张斌随着陈良敏来到榜头,参观他留在祠堂的一组壁画,一看那壁画造型准确,画风纯正,顿觉眼前这个小伙子将是可用之才。张斌当下对陈良敏说:长期流落民间,独学无友,终被埋没,不如找机会多参加创作活动,开阔眼界。
回福州后,张斌不时给陈良敏寄来学习资料,并介绍陈良敏加入了省逸仙艺苑。随后几年,陈良敏参加几次省内外绘画创作活动,得到一些画家前辈指点,受益匪浅。时至今日,陈良敏一直把张斌当作自己艺术生涯中的引路人。
二
1984年,松溪县重建了清代古厝桥五福桥,为再现大桥风貌,县里向省内外公开招聘画师。远在仙游的陈良敏从报上得知信息,赶制了一幅凛凛有神的画《志在春秋》参加竞聘,竟一举夺魁,一手承担起绘制五福桥画廊的重任。
盛夏时节,初来乍到的陈良敏夜里就着煤油灯设计画面构图,白天冒着酷暑在新落成的桥上挥毫作画。历经5个月昼夜奋战,在这条118米总长的桥廊上,陈良敏成功绘制了1200多幅历史图画。画廊上既有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壮烈场面,也有贾宝玉与林黛玉形影相随的动人情景;有武松打虎的威武场面又有美猴王护送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还有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的史诗般的画卷……流连其间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后来把陈良敏留在松溪,让他担任县工艺美术厂技术副厂长。陈良敏上任后仔细琢磨,发现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特色。于是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按唐朝那种古朴圆润、宋元时期的方正明快和明清时代的奇巧而多“勾心斗角”的特色,设计出了50多种图样,还增加了立屏、挂屏、珠帘、壁雕等种类,使产品增加了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为了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陈良敏还自任老师,负责工人的培训工作,向他们讲解艺术构图、着色、雕刻技巧等,逐渐使松溪产的大理石仿古家具升堂入室,摆进了一些大城市的高级宾馆,甚至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产值连年翻番。陈良敏所设计的仿古木雕大理石家具先后获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证书和省首届工业品博览会银奖、省二轻科技成果三等奖。于是陈良敏被人称为“画家厂长”,于1986年入了党,并作为拔尖人才被转为国家干部,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专家称号。
三
1989年至1991年,陈良敏在担任松溪县工艺美术厂厂长期间为我省文化事业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为北京军区离休老干部陈英、金岚夫妇捐献珍贵书画文物给福建穿针引线,立下汗马功劳。
陈英将军是闽北建瓯人,他戎马生涯,屡建战功。1962年,陈英因患慢性病,有人建议他鉴赏书画,籍此修身养性、恢复健康。此后陈英夫妇开始研究和收集名家字画。夫妻俩历时三十年之久,通过寻访、征集、交换等形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使藏品蔚为壮观。在陈英收藏的作品中,既有明清时期的名家:文征明、祝允明、八大山人、董其昌、郑板桥、金农、黄慎、赵之谦等,又有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傅抱石、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佳作。上世纪80年代末,陈英夫妇决定将平生收藏书画文物捐献出来留给后人共同欣赏研究,许多博物馆、艺术院校纷纷前往洽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陈良敏在松溪工作时结识陈英,陈英爱惜人才,很欣赏陈良敏的为人和他的雕刻、绘画才能,陈良敏也十分尊重老前辈,两人成为忘年交。1989年11月1日,全国工艺美术展在京举行,陈良敏有作品展出,在参展期间他拜访了陈英老将军,当陈英说到准备捐献平生珍藏的书画文物时,陈良敏大为感动。当夜,两人侃侃而谈,对这批书画文物捐到哪里、如何捐的问题谈得特别投入,随后陈良敏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何不将这批珍贵的收藏捐献给福建,在福建建一个“陈英藏画馆”呢?陈英将军觉得言之有理,便初步确定了捐画给福建的意向。
事有凑巧,在这次进京参展期间,陈良敏结识了当时在京学习的福建省人事局局长陈营官(现为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陈良敏便把陈英夫妇捐献名家字画的意向转达给陈营官。陈营官当即向当时也在北京开会的陈明义副省长(现任省政协主席)作了汇报。陈明义对此十分重视,当即携陈营官和一位省政府副秘书长到陈英家拜访并观赏藏品。双方经过几番协商和洽谈,终于大功告成。省里决定拨专款建立福建积翠园艺术馆,作为收藏研究这批珍贵书画文物的专馆。
1991年9月25日,省政府在榕召开陈英、金岚夫妇捐献书画文物表彰大会和福建积翠园艺术馆奠基仪式。陈良敏应省政府之邀出席了这次盛大的活动,并与陈英夫妇等合影留念。陈英老将军还特地为他题写赠词——“良敏画友存念:您为福建积翠园艺术馆的建立尽心尽责,起了桥梁作用,对福建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
1990年,陈良敏因工艺美术上的突出造诣被调到南平市,担任地区工艺美术公司经理。1993年,他设计的一座全国最大的木雕神龛——北宋理学家游酢神龛,在南平制作成功,经省科委组织北京和省城一些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神龛运抵台湾后,轰动了宝岛。
那是1992年,台湾游氏后裔为了扩大游酢在海内外的影响,耗资数亿台币在台北县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游定夫祠。为制作祠中游定夫神龛,组织者遍寻工艺精湛的工艺美术师,皆未能如愿。后来得悉南平陈良敏雕刻技压群芳,就来到南平,请他作整体构图设计。陈良敏仅用2个多小时,就把内分五个层次、配有4根龙柱和80多幅图的神龛的草图拿出来了。整体神采跃然纸上,台湾游氏宗亲一看,赞不绝口,当即签订了近30万元的定制合同。
此后,陈良敏精选樟湖古镇一些即将被库区大水淹没的千年古樟为材,组织技术人员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技法等,经过了300多天的精雕细琢,一座长5.6米、宽2.86米,高4.8米,堪称华夏一绝的巨型神龛问世了。
神龛正上方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文,左右两侧是游定夫论士图,再现了当年北宋道南学派创始人宣讲儒学教化风俗的情景;神龛正面两侧配有诸葛亮《出师表》、狄仁杰望云思亲、赵伯琴鹤返乡和苏武牧羊四幅木雕人物的图案。神龛的正中是头戴梁冠、身披朝服的游定夫像,刻画之细腻逼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后来,台北广平祠管委会主委游正成致书陈良敏,描述了神龛运抵台北时的盛况:“……台湾各界人士风闻此事,赶集瞻仰,先生巧夺天工的艺术竟能表现得如此惟妙惟肖、生动自然,参观者异口同声,赞叹不已。”游正成先生盛赞陈良敏制作的这个神龛“为历史文化延续作出了伟大贡献,其意义非凡,今后对两岸交流将有更多影响。”
五
1994年,陈良敏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年头,这一年他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装修工作。
为迎接建国4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建装修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要求要按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组织优秀设计师投入这项工作,并决定请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负责整体设计。
东南大学很快拿出了设计图,把具有福建特色的漆画、寿山石雕、木雕等作为厅内主要装饰物,但作为烘托厅内气氛的3000件装饰作品一直难以找到理想的制作者。
1994年6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设计师赖聚奎教授抵榕,亲临几家工艺美术厂考察物色,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合作者。在西湖宾馆省政府会见厅,赖教授一踏进厅内便被大型木雕画《十八学士登瀛洲》吸引住了:作品造型古朴典雅,刀法技巧精湛细腻,层次分明,人物刻画呼之欲出,亭台楼阁布局精妙,山水花鸟活灵活现,一看便知是件难得的艺术珍品。赖教授几乎脱口而出: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合作者吗?
几经周折,赖教授找到了这组木雕组画的作者陈良敏,他摆开设计图样,要求陈良敏三天之内拿出浮雕镂空制作样品来。
陈良敏为此开始了紧张的制作。在樟湖镇一个小岛上的工艺厂,陈良敏认真思索赖教授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大胆运用了镂空雕刻与勾榫相结合的办法,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连续作战48个小时,终于赶在6月18日完成。但此时一场洪水降临了,从南平到福州的铁路、公路都因大面积塌方而无法通行。早晨十点,陈良敏带着样品,绕道古田赶往福州。途经洋后时他乘坐的小车刚刚驶过一个小山包,就从后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轰鸣,原来是山体滑坡,好险!但陈良敏感到更加庆幸的是自己闯过来了,如果迟几分钟,赶往福州就要变成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自己辛苦三天赶制的样品也等于白费功夫。一路上,陈良敏日夜兼程,终于赶在第二天清晨五点多到达福州。赖教授已买好这天早上10点多的飞机票准备飞回南京。当他看到这件高48厘米、直径24厘米,用五块香樟雕刻拼装成的镂空吊柱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发挥很好,完全体现了我的设计意图,这3000件艺术雕饰非你莫属了!”
但机遇与压力同在,要在2个月内完成3000多件工艺品制作又谈何容易!开弓没有回头箭,领了任务便只有勇往直前了。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陈良敏只好撇开正在迎接高考的儿子,只身来到樟湖工艺美术厂,他不顾高温酷暑,不顾蚊虫叮咬,吃住在厂里,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了。
车间里,锤子的叮当和锯子的呼呼声从早到晚,陈良敏自己在现场督阵指导,一环扣一环,保证产品一次性成功。一天下来,工人们手磨起了泡,有时感觉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赶制了近两个月,到了8月中旬,三批共3000多件的作品保质保量完成并运抵北京。
9月中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向福建省政府送来了感谢信。信中说:“高水平的设计是两厅装修工程获得成果的前提,设计师始终蹲在现场、调查研究,既能透彻了解总体要求,又匠心独运,构思精巧,使两厅装饰体现了庄重、典雅、华美、细腻的艺术效果;既与人民大会堂总体风格相协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得各界人士的称道……”省政府机关事物管理局也向南平地区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发来贺信,称赞陈良敏“为两厅装修取得好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六
说起陈良敏应邀到全国政协作画,还有一段特殊的渊源。
1990年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瑞环同志到三明视察,参观麒麟山公园时,麒麟阁上陈良敏一幅国画《十八学士登瀛洲》深深地吸引了李瑞环同志的目光。他凝视良久,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表现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瑞环同志对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国画等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后来多次谈起这幅国画,并曾向福建有关方面打听作者,但一时没有结果。
2002年6月,全国政协两位同志途经南平市,期间参观了市政协武夷书画研究院及陈良敏的画室。陈良敏向他们赠送了1995年出版的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陈良敏画集》。回京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看了这本画集,其中《十八学士登瀛洲》勾起了他的记忆:莫非他就是李主席寻找的作者?他把画集呈现给李瑞环主席过目,得到应证:麒麟阁那幅国画的作者正是此人……
在进京作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陈良敏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打稿、作画一丝不苟。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创作获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李瑞环主席和全国著名画家的好评。
在生活中,陈良敏勤奋有加,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作画上。有时上床休息后来了创作灵感,他会几次披衣起床把所构思的草图画下来。即使在每年一次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考察活动中,他也不忘绘画创作。他走过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留下了五六本速写集。除了作画,陈良敏在业余时间就是喜欢看书,尤其喜爱历史典籍和民间传说。他的许多艺术创作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艺术思想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央美术学院原美术理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薛永年曾对《陈良敏画集》作过这样的评价:“足下雕刻精到,绘画亦可观,愚见工艺雕刻几无懈可击,绘画不乏生动传神之作,如《李太白大醉翰林中》、《高山流水》、《湛庐铸剑峰》、而《蟠桃会》、《十八学士登瀛洲》等尤属大手笔。”
陈良敏为人谦逊质朴,他不会唱歌、跳舞,也不会喝酒、打牌,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傍晚陪妻子沿滨江大道散步到火车站,清晨登一趟九峰山便是他的“日课”。从小苦出生的他至今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有时看到地摊上便宜适用的东西还要买上一两样,可谁想到他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陈良敏现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曾于1994年起连续三届被聘为全省工艺美术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2000年还被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
从1987年至今,陈良敏不断有雕刻作品和国画入选全国性大展或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1996年,他获得了南平市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他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陈良敏到闽北这20年是辛勤劳作、果实累累的20年,他为闽北乃至全省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