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具有强大的市场“刚需”——聚焦首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
中国艺术报
2015-11-09
张悦

11月2日、 3日,由著名指挥家余隆倡导,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乐队学院、 YL工作室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分别在上海交响乐团旧址和新厅举行。据了解,在该论坛即将举办的消息公开当天,报名人数即已超过原定人数,主办方不得不更改举办地址,最终有近40家机构、 180多人报名参加。一个前期并未做大型宣传的专业类论坛为何会出现如此火爆的报名场景?

论坛上,上海交响乐团、台湾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四支乐团作为案例团队与来自各艺术院团、音乐院校的行政执行人员现场互动,从案例出发,全视角、多维度地讨论古典音乐演出行业的职业化操作流程及操作方式。他们从乐务、谱务、舞台管理到演出策划,从巡演管理到乐团营销进行了深入探讨,使论坛话题具有行业代表性、操作借鉴性。现场人员的积极互动让人感叹艺术管理强大的市场“刚需” ,也让人欣慰艺术管理终于开始得到应有的关注。

本土化的同时更应有国际标准

从1879年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公共乐队创立到今天,中国的交响乐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蓬勃发展,目前很多省市都有了自己的交响乐团,古典音乐这门“舶来”艺术也逐渐适应中国水土,生根发芽,遍地开花。但正因古典音乐的舶来性决定了其“源”在西方,国内乐团要实现持续有力的发展,在本土化的同时,更应有国际标准,实现与国际乐团“制式”统一的规范化、专业化。

规范化、专业化一方面在于常态化的乐季安排、舞台上艺术家的演出水准,另一方面也在于舞台后行政统筹人员的艺术管理水平。如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队长宋国强所言: “如果乐团是一个人的话,后台管理策划相当于人的大脑,乐队相当于躯干,灵活的大脑要有优质的创意策划,好的躯干要有能力顺利执行而不跌倒。 ”谈到此,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 “观众关注台上,我们关注台下,台上的演出其实只是整个艺术生产链上的最后一环,这个链条的中上游还有着无数的环节,为最终的演出保驾护航。 ”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副队长柴婕在提到艺术家接待时,向大家展示了一张表格,里面事无巨细地列出了接待艺术家所需确认的事宜,从乐谱版本、乐队座位、排练日程到是否教授大师课、是否签售、可否公开排练……内容林林总总,每项的确认都不可省略,只有极具职业素养才能有序应对看起来杂乱无章又庞大浩瀚的工作内容。

关注后台管理这个战略阵地

目前越来越多从业人员意识到功夫在台上,也在台下,后台管理是乐团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阵地,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艺术管理在整个行业内发展尚不完善。纵观国内职业乐团的社团联盟或论坛,更多的是各大乐团的“领头人”即团长或音乐总监参加,所探讨的话题往往倾向于整个交响乐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等宏观问题,极少涉猎后台管理此类操作层面的议题。此次论坛将一直站在幕后的执行人员推到台前,实现了国内专业乐团后台管理人员的首次大聚会,他们以务实生动的案例剖析演出项目执行层面的问题。

艺术管理是门尤重实践的交叉性学科,在西方专业办学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近十几年里各大院校也纷纷设立了这一学科。然而,国内院校艺术管理教育通常侧重理论,实践不足,同时很多院团的发展也受到艺术管理人才稀缺的掣肘。此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上海乐队学院是国内乃至亚洲古典音乐教育的先行者,身为上海乐队学院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余隆表示:“艺术管理是我们所有艺术创新、创意的基础和后盾,上海乐队学院的创立正是基于为中国职业乐团和其他艺术团体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和愿景——不仅是乐队演奏人才,也包括艺术管理人才,在教育层面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 ”上海乐队学院利用乐队专业办学经验,将课堂扩展到论坛,现场也有很多教授艺术管理课程的高校老师,详实生动的案例分析将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提供一手资料,借以帮助培养供需平衡的艺术管理人才储备。

“国”“民”一家齐发展

随着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文化市场的复苏,国内职业乐团的属性越来越多元化,非职业乐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论坛现场,不少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民营乐团也前来“取经” 。这些体制不一的乐团不但盘活了国内交响乐市场,也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探寻出另一种可能。与此同时,他们也比职业乐团更需要平台来实现与其他乐团乃至国际乐团的对话。本次论坛将范围辐射到非职业院团,以职业化的操作方式带动民营乐团,力争实现中国国有、民营院团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据了解,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将邀请不同的国内外乐团作为案例团队前来助阵。同时,上海交响乐团将依托自身丰富的品牌项目资源为论坛与会者提供“实战”机会,如邀请各大乐团管理者参与已有项目——上海夏季音乐节的演出执行,使论坛走出房间,走向“前线” ,实现论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衷,也实现论坛内涵与外延的深度扩升。

目前全国有60多家职业交响乐团,但不同地区的乐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配给不均衡,作为交响乐发展重镇的“北上广”演出资源丰富,比如上海会在同一天的不同厅院同时上演两场甚至多场重磅演出,让乐迷陷入幸福的选择困境;但放眼全国,很多省市级乐团还在苦苦寻求生存之道。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每家乐团的长久发展,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其中一员,意欲通过本论坛建立起乐团艺术管理国际化的沟通渠道,同时也让更多的音乐从业人员、院团机构关注乐团行政管理的职业化、规范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