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福建东山
中国艺术报
2015-08-26
王成功

“我手都拍疼了,笑得嘴巴都酸了”

——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福建东山

“演出非常精彩,我手都拍疼了,笑得嘴巴都酸了。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曲艺的种类非常丰富,博大精深,比如说东北二人转,我第一次在现场听到,南方和北方的曲艺真的有很大区别,艺术家们的演出非常诙谐有趣。”福建省东山县铜陵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许雪芳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对记者说。其实,在8月20日举行的这场“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福建东山”惠民演出中,许雪芳也是一个表演者,她带领铜陵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当地曲种东山歌册《忘不了您啊,谷爷爷》。许雪芳表示,她从曲艺家的表演中受到了很大启发,将在以后的社团活动、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的方式,将东山歌册、南音等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由中国曲协、福建省文联、东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这次惠民演出,在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的带领下,巩汉林、陈寒柏、郑健等13位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志愿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当地艺术家同台展示了最具本土地方特色的东山歌册和南音。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同时举行。

东山县曲种繁多,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东山渔鼓、东山渔歌、东山海底反、东山威风大锣鼓等特色曲种,还拥有南音、方言小品、方言快板、故事诗、三句半、潮乐说唱、芗曲说唱、汉曲说唱、四平锣鼓、铁技木偶表演唱、五角戏等民歌民调。当地人酷爱曲艺艺术,全县61个村子,每个村至少有一个乐团。这次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李鸿耀表示,县委县政府将以此为契机,以本地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为根基,进一步做好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传承发展曲艺事业;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曲艺活动,以曲艺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娱活动,促使地域性、民族性曲种在闽台两岸产生较大影响。

“这次走基层收获很大,我们不仅为群众演出,还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受到了教育,谷文昌先生扎扎实实干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激励,我们也要拒绝浮躁、沉淀下来,更多地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创作出好的作品,奉献给老百姓。”相声演员朱少宇说。艺术家们也纷纷表示,了解了基层群众对文艺的需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让曲艺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多向人民学习,多为群众演出。

“这次来到东山,确实对演员们是非常好的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机会。大家和最基层的老百姓接触,看到了最基层的老百姓如何战天斗地,改变周围环境,共同铸造中国梦。”演出结束后,姜昆感慨地说:“演员在舞台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演出,体现了他们的优良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曲协一定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走基层,推动曲艺发展,将曲艺艺术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