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只是具有独特性,独特的品格和独特的价值,才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才能得到当地政府更积极、更有效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今年我接受新化县政府的邀请,因为时间关系,在该县虽是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但我已深深感到新化县的梅山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新化梅山文化的独特性,是由其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和民族成份所决定的。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南面以丘陵为主,西北面高山绵亘、沟壑纵横,地势险要,与外交通极为不便。新化县属梅山文化核心地区之一。《宋史?梅山峒蛮传》称梅山地区,“旧不与中国通”。宋熙宁五年(1072)“开梅山”,梅山蛮才归服宋王朝,将梅山十峒改为十乡,置新化县,谓之“王化之一新”,其范围,东起宁乡司徒岭,南抵邵阳白沙砦,西止湘乡佛子岭,北界益阳四里河。次年,析五个乡,置安化县,谓“安于德化”之意。这里的主体民族,秦汉属长沙蛮、武陵蛮,隋唐称“莫徭”,宋称“梅山蛮”,民族成份即今瑶、苗、侗、土家诸族。宋代开梅山后,特别是明、清在“庐陵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两次民族大迁徙中,汉族又陆续迁入此地,梅山原居少数民族也改变其属性,成为汉族。由于多民族多元文化在这较封闭地区长期传承、复合、融合、创新、积淀,形成了现今不同于任何单一民族的,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独放异彩的地域文化,其特色及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新化县梅山文化的思想道德精神及价值。
新化县梅山民俗文化承载多样传统优秀思想道德精神。譬如,古梅山人深受该地区成百上千次内部和同外部战争之害,十分痛恨封建王朝的民族镇压和战争,也痛恨民族间的战争和纷争,加之受儒道文化的影响,因此十分渴望和平,也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这样便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和合”精神文化:如罗白云先生收集的《和气歌》唱道:“姊妹几个进门来,天和地合唱起来。天地相和风雨顺,君臣相和民太平。女子相和情谊深,婆媳相和家业兴。兄弟相和外不侵,叔伯母相和互关心。夫妻相和永不分,姊妹相和喜满门。邻居相和共安宁,亲戚相和往来勤。朋友相和路路通,一团和气乐无穷。”民俗信仰认为,家庭和地方生产、生活及人丁的灾难与不顺,是神的散失和不作为,是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的不团结及不和蔼所致,因此要在他们之间做和合工作。如张贻灿先生收集的《挖土锣鼓歌》在唱前祭祀神鬼,然后唱道:“一锤鼓,二锤锣,惊动山神土地婆,地主公公爱打喊,土地婆婆爱听歌,锣鼓声声要调和。”曾迪先生搜集整理的《和梅山》傩仪傩戏,载巫师运用巫术和礼仪表演,先把梅山地区的神灵都请到坛场来,然后在人与神之间调和劝解、娱人娱神。企求通过传达人的意诣,人欢神乐,达到人们所祈求的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丁安康的目的。新化古梅山人通过口头文学,歌舞、戏剧表演和民俗礼仪等多种载体,传达的十分强烈的天地人大和合的思想道德精神,我们今日加以科学研究、阐释,可以转换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新化梅山文化思想道德精神的精髓体现于梅山人胸怀天下、爱国爱乡、急公好义、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刻苦耐劳、坚毅智勇、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等文化个性。这种思想道德精神至今仍大量传承在歌谣、传说、故事和礼仪之中。由于小时就接受这种文化精神的哺育,新化县涌现了一批永垂史册的革命家和英雄人物,有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罗澍仓等,有红军战士、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先生,有1930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陈正湘先生,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家邹序龙先生,有革命家邹新藻先生,有在朝鲜三次潜入冰窟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后牺牲,1953年由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为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的抗美援朝战士罗盛教等。据已经搜集到的资料,全县有抗日阵亡将士560名,革命烈士562名,在全国、全省做出贡献的2962名。新化县的这种梅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中具有值得发扬光大的政治思想价值。
第二、新化县梅山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及价值。
依据现在的考察,新化县梅山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新化“梅山山歌”独具特色。上世纪50年代,新化民间歌手伍喜珍将“新化山歌”唱进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越南胡志明主席赞赏。尔后,新化山歌在我省及全国的山歌调演赛中多次获得银奖或金奖。如今新化山歌已被批准为省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具有热烈大胆、调皮的野性美,是我国民间音乐一枝带露的野玫瑰,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对民间文学、民俗学以及民间音乐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审美价值。
二是新化“梅山武术”极具地方特色。新化武术历史悠久,是该地人们在长期抵抗外侮和防身健身的需要中产生和发展成熟的。它多姿多彩,朴实无华,又简捷实用,是中华武术典藏中的奇丽瑰宝。如今新化梅武术传人多为国家一级拳师,新化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新化梅山武术已名扬全国,名播国外,仅梅山武术协会会员达千人以上,外地前来习武者人数过万。
三是“傩头狮子舞”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傩狮复合型艺术。“傩头狮子”造型是含蚩尤崇拜的傩公傩母(又称天公地母)面具与狮子的复合形象,也就是说是傩艺术与狮艺术的复合型艺术,且其表演仍保留祈求生殖繁衍的原始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四是《还都猖愿》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傩戏。此戏内容为韩信翻案平反,谓韩信东征破楚,功高盖主,但却被刘邦所杀,故演出捉“猫公”(据说隐指“沛公”刘邦)祭韩信。反映了新化古梅山人反对封建政治,追求公理的政治思想。“封茶山洞”、“起马差猖”和“捉猫公祭韩信”等节目具情节性和表演性。旧时受冤屈的人通过搬演此傩戏以平冤气,具有安定社会的作用。如今此戏不仅具傩戏傩文化的研究价值,也具戏曲观赏的开发利用价值。
五是新化县有许多独特的历史遗迹和地上文物。有历史遗迹“蚩尤屋场”、“蚩尤庙”、“蚩尤碑”等;有列入国家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塔、文昌塔、杨氏宗祠,有罗氏宗祠、青龙寺、云霄殿、贞节牌坊,有清代著名学者邓湘皋故居,有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纪念馆及其塑像;有元朝末年的特色显著的维山古墓壁画,专家认定其为民间画师所为。新化北塔已有数百年历史,不管是其前身的木塔还是后来的砖石结构塔,都是民间集资,由民间艺人建造,极具建筑特色;塔内壁画很多,也全是民间画师所为,其内容反映的是当地民间神话、故事、戏剧和日常生产生活等,可谓是民间艺术的宝库,极具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六是原梅山土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至今保留在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歌舞表演、传统医药等民俗文化之中。如新化北塔翘角上的龙为龙头鱼身,同于瑶族舞的龙头鱼身的布龙,新化曾是以瑶族为主的聚居地,说明这里仍保留了瑶族曾在洞庭湖区住居过的作为水居民族的鱼文化记忆。该县师公需演法四天四夜的《还都猖愿》的傩仪傩戏中,谓靠洪门十大都猖才能为韩信报仇及茶山峒的重要作用等,正内蕴有原居本地现仍传承有做洪门习俗的广西茶山瑶民民族文化。这里的狩猎者仍信奉梅山神和梅山教,说明这里仍保留了原土著山区少数民族的狩猎文化。原土著梅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不仅具有多种研究价值,也具有构建具有差异性地域文化的价值。
上述之外,新化还有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演表演艺术,如用九种乐器合奏的九腔锣鼓、三棒鼓、地花鼓、彩莲船、踩高跷、蚌壳舞、老汉背妻、蝴蝶戏梅、抬双杠、莲花闹、送春牛、送财神、唱土地、耍毛狮等。龙舞有多种:草龙舞、黄龙舞、地滚龙、夜游龙等。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表演艺术都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第三、新化县梅山特色文化的产业开发价值。
新化县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具有很好的产业开发价值。所谓开发,就是利用市场与新的手段使梅山特色文化资源转换为与当代社会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文化产品。
旅游文化是附着在旅游资源上的审美文化,旅游者追求的审美对象,总是自己所缺乏、因而向往和追求的。越是独特的文化对旅游者越有吸引力。新化县独特民俗文化提供了可产生“差异”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了充分实现这一资源的旅游文化价值,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打造特色独具的旅游民俗文化的著名品牌提高新化旅游的含金量。新化县有众多质好的旅游自然资源,如列入国家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有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有大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河漂流等等。新化县更有如上所述的独特的梅山民俗文化资源。可以说,后一种资源的深广二度的开发,较前种资源更有旅游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加大打造特色旅游民俗文化著名品牌的力度,并将之与自然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以增添新化旅游开发的活力和含金量。
二是建设全方位、成体系的梅山旅游特色民俗文化的大环境。游客经过的路边要建造反映蚩尤崇拜的特色民居;旅游景点要在居住、餐饮、民俗文物展览、手工艺品、纪念品、游戏娱乐、艺术表演、歌舞竞技等诸方面保护和开发梅山特色文化。通过异彩纷呈的可观性独特、表演性新颖、动态娱乐感和参与性强、并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梅山特色文化节目,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
三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开发利用特色旅游民俗文化项目。如不要以当代文化和今人的眼光视某些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为落后与愚昧,而应留住人类文化的记忆,展览和展示时尽量多地保持当地梅山民俗民情的“原汁原味”;有的民间艺术项目可以提高美化,使其适合现代人的欣赏趣味,但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以加强研究,拓展和改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但是决不能因无中生有,有意造假,而损毁新化旅游文化的声望。
四是同周边县市联手,扩展梅山特色旅游文化线路。
新化县的旅游文化资源是独特的,也是非常丰厚的,只要当地政府以大的气魄,大的手笔,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新化县的旅游文化将是名扬天下的。
之外,新化县的特色民间工艺美术产业,民间文学产业,歌舞艺术产业,饮食烹饪产业,传统医药产业等都值得开发。梅山特色文化产业的全面开发和产业链的形成,可以给新化的旅游文化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助跑旅游业。县里已经编导出了以梅山传统歌舞为题材的大型山歌剧《寻宝》和《梅山蛮》、《紫鹊情》等优秀节目,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也受到省内外文艺界的好评,并多次获奖。按照艺术规律精益求精地创作和打造反映梅山独特文化的歌舞节目,在省内和走出省外与国外演出,相信会赢得广大观众,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法国学者范华将在新化录制的“还都猖大愿”并改题为“韩信复仇记”的录音录像带在法国、日本等地播映,很受欢迎,并获得经济效益。我们也可以将梅山礼仪表演、梅山故事和民歌录制成录音、录像、光盘出售;可以制作卡通片、漫画进入市场;可以搞梅山特色文化的系列图书出版;也可以建立梅山文化网站,将梅山文化资源,研究成果及文化产业活动、产品、商家、商人等,向全国全世界源源不断地介绍,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第四、新化县梅山文化的学术价值。
因为梅山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故一些文化学术单位和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及湖南有关单位主办,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湖南有关单位承办,分别在湖南的新邵县、安化县、隆回县召开过三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次在新化县召开的是第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及长江流域各省的高等院校和社科院的学者们近年来发表了大量调研文章,我省学者也已出版了14部以上探索性资料集和专著;我省民协正在筹备成立“梅山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邵阳、娄底、益阳一些县(市)和地方院校已经组建了半专业或业余的研究机构。国际上,法、美、日、韩、南斯拉夫等国的社科研究人员多次进入古梅山峒区各县(市)做田野调查,法国远东学院还专门于1997年成立了北京中心,支持巴黎大学、法兰西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来湘中开展梅山文化调查研究,法国学者作了“湘中神偶数据库”,作为法中合作项目的“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已于今年6月下旬在娄底和新化县召开了结题性学术研讨会,并将出版近200万字的调查报告集。
随着专家学者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许多学术问题已经提出和展开研究,有的问题在逐步达成共识,但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例如,关于古梅山核心地区(包括新化县)的氏系与民族源流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蚩尤文化、崇拜的材料,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一是地名与传说,新化大熊山脚下有“蚩尤屋场”、“春姬坳”地名留存。清人所撰功德碑实物与1925年的“陈姓族谱中”记有:陈显聪殁“葬蚩尤屋场之蝻蛇”。大熊山的龙华庙和始祖殿都曾有过蚩尤吞口菩萨的传说,现在传说春姬坳是以蚩尤夫人春姬命名的等。二是在本县传之已久的纸马宗教艺人“地主”(本义为最早开辟当地、威信最高、法力最大的人)相衣和师公混元帽上,都留有“蚩尤”头像。洋溪祖传五代师公秦国荣、秦国华兄弟家藏1948年的手抄经之《混视源流》中记:“老君封他为蚩尤大将”,安于头扎,可“治病驱邪,遍游天下”。三是本县师公教以蚩尤为旗的法杖,以蚩尤蛇图腾为护身神,以蚩尤牛图腾之角为法号。本地梅山巫载蚩尤“神头”祭祖神,民众中仍信奉与蚩尤信仰密切相关的枫树为坛神、护卫神、司农、司婚育之神山习俗等。四是本地民居建筑,在堂屋屋脊两端装饰的是牛角形,不少寺观香炉也多以牛角为饰。狮子舞的狮头非狮而是似蚩尤的傩神头像。迁自新化的隆回小沙江花瑶裙服上的“盘王骑龙”,盘王头上饰有牛角。大熊山师公坛教的童君一郎金仙是由放牛郎成仙的;谁也不怕的坛主老子却怕放牛郎以及四月八日的牛王节等等。如果从这些民俗信仰材料出发,再从文献、考古、民族史、语言、原始宗教、地理环境等多学科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有学者提出的新化曾是远古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或曰“故里”的观点也可能是成立的。古时由于梅山地区战事濒多,以苗瑶为主的少数民族有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迁徙的路线?现居何地?关于这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可以破解瑶、苗、侗、土家民族史研究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此外,关于“梅山”因何得名,梅山文化的定义、定性与定位,梅山文化与楚文化,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梅山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异同,梅山文化的传统科技,梅山文化的产业开发,梅山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学术课题。
新化县的梅山文化是我国独放异彩的地域文化。这种特色文化的普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正在进行之中,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诚望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对之进一步关注,给予更多的支持,为我国及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