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河南清丰人。国家一级作曲家。现任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八艺节开幕式音乐统筹。其创作的音乐电视剧《家在三峡》,获“飞天奖”;歌曲《三峡,我的家乡》、《山路十八弯》、《我从三峡来》、《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土娃子》,分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一曲高亢质朴的《山路十八弯》,让土家人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首歌的作者王原平却说:“《山路十八弯》的走红纯属意外。比它更好听的歌,我这里有很多。”
找到王原平不容易。上午10点钟之前不可能找到他,他正在呼呼大睡;但你深夜两点打他手机,肯定能听到他依然亢奋的声音。
王原平的生活习惯太“坏”。“我每天工作到深夜二、三点,次日睡到上午十点钟左右。我的灵感都是深夜迸发的。”
王原平对自己很“残忍”,经常“节约”得连饭也不吃。“3年来,我至少有一半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记者粗略一算,也有500多天,说这样很不利于健康,他赶紧笑笑说:“没关系,我那一顿吃得很饱。”
为何如此?答曰:皆因八艺节。
王原平,创作甚丰。有《家在三峡》、《巴人》、《三峡情趣》、《长江抒情》、《三峡人》、《山水谣》等多部电视剧、故事片、电影纪录片、旅游片、音乐风光片和多部舞剧、话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多部作品获国家大奖。
可以无愧地说,王原平是我省音乐创作得奖最多级别最高的人。
王原平的人生由许多意外交织而成。1972年,王原平从黄冈高中毕业,被老师推荐给湖北艺术学院。那时王原平连简谱都不识,不舍得放弃好苗子的老师留下一首歌词,让王原平谱好曲后寄到武汉来试试。王原平抱着歌词哼哼唱唱,识简谱的姐姐帮他记下来,寄到了学校。
“就是这首作品,让我误打误撞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一碗巫山面让王原平结下三峡情,这是另一个意外。
1980年,王原平第一次来到三峡,为电影《三峡情思》谱曲。他现在还记得,正是在巫山县吃到的一碗面条,让他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我觉得自己沉浸在一幅生动的峡江民俗风情画里。那一碗面条让我悟出了一个理:作者与作品都应该是真情实感,不能掺假。所以我的作品把技巧隐藏在质朴的旋律之后。”
后来,王原平为电视剧《家在三峡》创作主题曲《三峡,我的家乡》,一举成名。接下来,《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山路十八弯》、《我从三峡来》等歌曲喷薄而出,王原平成了峡江民歌“掌门人”。
作为八艺节开幕式的音乐统筹,王原平的创作也自然溶入了个人风格和音乐个性。“我的音乐更多地运用风光、民俗这些原生态的东西,真实的反映出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
记者采访结束时对王原平说:“最好一天吃三顿。”
王原平笑笑说:“等八艺节完了,我再做个正常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