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踏雨 短调长歌——广西签约词曲作家采风随记
广西新闻网
2012-07-04
林雪娜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之际,6月25日至2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广西签约词曲作家赴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采风,体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挖掘广西民族音乐元素。艺术家们冒着风雨,踏歌而行,从山水风情中汲取养分,用土地的芬芳涵养创作……

壮瑶梯田谱琴音

天公不作美,艺术家们一到龙脊便下起了雨。天公似乎更作美,因为有雨,才有激发灵感的意境。插满秧苗的梯田,层层叠叠、弯弯曲曲,五线谱一般铺陈在眼前。雨水淅淅沥沥,拨动这片壮瑶先民耕耘出的琴弦。词曲作家们穿行其中,踏出跳跃的音符。

一帘夜幕下坠,星星点点的灯亮起。寨子在阵阵虫鸣蛙叫声中,显得格外安详清新。词作家麦展穗打开记忆闸门:上世纪80年代,他曾到这里采风,与村民同吃同住。当时村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专门洗澡的大木桶。他们来了以后,淳朴的村民总是让他们先洗……有了这份体验,他对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情愫。当看到田埂上一名妇女挑着担子从夕阳余晖中走来,他灵感一闪,创作出歌曲《摆呀摆》:“田里的秧苗摆呀摆,挑着的担子摆呀摆……摆得寨子里的男人丢了魂,只等月亮爬上来。”这次重到龙脊采风,他感触尤深。用文字物化音符,不拘泥于原生态民族音乐的固有形式,寻找最能触动人类感情的元素。“回去将这些元素融入消化再提炼出来,可能会创作几首侗族歌曲。”麦展穗胸有成竹地说道。

走进黄洛瑶寨,这个有“长发村”美誉的寨子是龙脊十三寨中惟一的瑶族村寨。“一梳长发黑又亮,二梳长发等情郎……”红瑶阿妹唱起《长发谣》,跳起长鼓舞。作曲家曾海平立即拿出纸笔记录,他边记边说:“这里的瑶族音乐与桂东的瑶族音乐有所不同,各有韵味和特色。”几曲终罢,青年签约作曲家金彪、罗春阳上台与红瑶阿妹互动起“抢亲”民俗,大伙手拉手踏起民歌节奏,木屋梁上回荡起民族与现代音乐的交响。

侗家桥上写风情

“山上木叶烂成泥,只因阿哥不会吹;若是阿哥会吹了,追他姑娘扎成堆。”在龙胜大唐湾侗族民俗博物馆里,民歌手“木叶”传情,引出作曲家唐力“渔鼓”对唱:“撒一把茶叶放一坨姜,茶锅里头捶碎喷喷香。妹呀,你好比是山中的谷雨茶;哥呀,你好比是地里头的老黄姜……”一唱一和之余,唐力感慨: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将自己的文化以“非遗”形式传承下来,在音乐创作中推陈出新,这种自觉自发的精神让他看到民歌在民间生长的希望。

踏上三江程阳风雨桥,又是一场大雨。雨帘中的风雨桥,古韵萋萋,愈加美丽。签约词作家林超俊看着意境横生的雨中风雨桥,诗兴大发,写下情歌《风雨桥上走》:“人生路上有风也有雨/你我牵手一起走/在你深情的目光里/我看到了阳光忘记了忧愁/……/呀罗耶/呀罗嘿/精彩人生总在历经风雨之后/……”

离风雨桥不远的岩寨,艺术家们领略了侗族工匠杨似玉的精湛技艺,采撷着侗族文化的珍藏。对侗族音乐颇感兴趣的作曲家林海东发现,侗族音乐创作的断层现象值得注意,他期待更多年轻的词曲作家“长江后浪推前浪”。

苗家歌儿跳上坡

从三江到融水,艺术家们领略了侗家人的热情酒歌和苗家人的温情琴音。采风之行的最后一晚,词曲作家们在融水文化馆听到原生态苗歌,顿时倦意全无,纷纷掏出随身携带的各种录音设备,把来自村寨的民间艺人围得水泄不通。热衷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的签约词作家谭延桐曾多次来苗乡,他说相对创作而言,感受很重要,民间艺人能为民族音乐打开一扇窗。签约词作家陆坚曾写过一首《幸福跳上坡》,说起创作灵感,便是一次参加苗族坡会,“看到一群孩童在坡上嬉戏的场面,感觉幸福跳上了坡。”在他看来,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老艺人的坚守,更离不开新一代的传承。

采风让艺术家们收获了素材,也同样收获了思考。作曲家吴远雄曾著文研究壮族民歌。此番行来,他感慨广西民歌土壤丰厚,也遗憾具有地方标志性的歌曲代表作的缺失。他认为新疆、内蒙等地的民歌之所以相对鲜明,得益于其舞蹈性与节奏感。倘若广西民歌能融汇鲜明舞蹈特色,或许能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广西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朝瑞则认为,广西的12个世居民族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也许比“一枝独秀”更适合八桂土壤。

广西率先实行的签约词曲作家制度,使民族音乐创作不断出新。首届签约词曲作家曾赴百色10个县采风,并召开音乐研讨会。通过采风活动,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如《挑着好日子山过山》等。这些作品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其中,《山歌年年唱春光》被推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一些重要文艺晚会,引起很大反响。如今,签约走到第四届,此行采风团领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石才夫表示,广西素有“歌海”美誉,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12个民族,能歌善舞,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形态。多年来,广西的艺术家和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反映各民族美好生活和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优秀歌曲作品,对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广西起了重要作用。这次对少数民族地区实地采风,是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表现,也是“走转改”的自觉行动。通过采风,可以增加艺术家们的生活体验,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积累,从而把创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推进广西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做出新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