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记录改革开放的战功表
中国艺术报
2015-02-06
张成

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海报

日前,由光明日报社和润禾文化传媒公司联合主办的《生命中的好日子》作品座谈会在京举行。该电视剧以1977年恢复高考、知青返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知识青年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故事。全剧以“真实、生动、温暖、深刻”的风格展现了一段重要的历史,用真实的细节唤起观众的记忆和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表示,片中真实的细节唤起了观众的怀旧情绪。在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日子,剧中人物始终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即无论命运是苦还是甜都保持着向上的生活态度。一语道破了题目中“好”的内涵,正如剧中主人公韩墨池在婚礼上说的:“我的梦想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今后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好日子。 ”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才是“好”的真谛。

《生命中的好日子》的故事魅力在于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去折射和反映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人带史既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又体现了创作者的文化担当意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说:“ 《生命中的好日子》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电视剧的核心内容是故事,一个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物的命运,而把时代发展和人物命运结合的故事是最感人的。这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到今天最成功的创作方法,也是最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方法,这与文艺要关心时代,关心人民,要与时代和人民结合的宗旨是一致的。 《生命中的好日子》讲述了人性的宽容和理解。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一定会有挫折,怎么面对社会发展造成的挫折,大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结下的个人恩怨、矛盾仇恨怎样寻求与时代同步的解决方式是该剧重点解决的课题,该剧强调人与人的沟通理解,用温暖融化矛盾,用宽容的态度解决人性和历史的纠结,这一点是同类题材的剧中比较新颖的。 ”

著名文艺评论家丁振海认为,“生命中的好日子”这几个字虽然通俗,却颇具哲理,他说:“生命中的‘好’离不开理想之美,事业之美;离不开人性之美,爱情之美;离不开理解之美,和谐之美。 ”而理想、事业、人性、爱情、理解、和谐正是这部剧的核心主题。

对于《生命中的好日子》中对历史的表述,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这一做法值得推崇,他说,这部剧就是记录改革开放的一个战功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战功表,是展示中国梦伟大征程上当代人的画卷和精神赞歌。这部剧真实地表现了时代成就梦想,梦想推动时代前进的辩证关系。剧中每个人物都对应着一种梦想,该剧是富民梦、创业梦、财富梦、幸福梦等多重梦想的集合。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呼应道,这部剧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时代大视野,站位比较高,立意比较深,剧中人物有高干子弟,有工人,有农民。这些人在历史中的高低起伏、发展变化,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国梦和个人梦紧密结合。

李准认为,该剧除了讴歌梦想和时代激情,还非常尖锐地批判了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负面的因素,这也是值得称道的。他对该剧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如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化妆几十年变化都不大,没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沧桑感。此外,墨池和思存这么相爱,思存对墨池的人品应该非常了解,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误会,思存并没有深究真相,以至于远走美国,这点固然造成了剧情的跌宕起伏,但却有失推敲。

在当下青春偶像剧泛滥的语境下,这样一部讲述“知青”题材的剧能否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片中的一些主题和元素呼应了当下年轻观众的观看心理,通过观剧,既能让青年观众了解那段历史,更能获得正能量,他说:“ 《生命中的好日子》有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叙事主题,即把讲家族的故事,演绎恩怨情仇跟社会的剧烈变化结合在一起的,而剧中的励志、青春偶像等元素,相信也会给青年观众带来观剧满足。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