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欣:体制内的“文化人”
中国经营报
2014-07-05
杨晓音

“人生是一个向上的过程,犹如爬山,风雨雷电还是要向上走,即便空气稀薄,看到的风景也往往很独特别致,这个时候你不能等在原地,即便寂寞也只能继续向上。”说这话的顾欣头顶无数光环: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从艺,从政,从商,治学,他几乎面面俱到,然而他却最喜欢“文化人”这个称谓,在他看来,这三个字代表了一种别样的使命。

自信的艺术家

在位于北京亮马桥附近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顾欣早早就到了,然而我并不是他接待的第一位访客,为了不让人久等,他将时间卡得恰到好处。然而,恰到好处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熨烫平整的衬衣西裤,干练的银丝框眼镜,没有多余花式的锃亮皮鞋,不夸张的微笑,力道正好的握手……从着装上几乎看不出半点所谓“艺术家”范儿,一丝不苟,不怒自威。

他不认为一个艺术家一定是大胡子宽袍大袖,他对自己的专业绝对的自信,在从艺的道路上他不掩饰自己的幸运,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李宗璞副教授,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歌舞剧院任独唱演员,这期间曾两次荣获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独唱演员奖”。后赴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著名音乐理论家谭冰若教授并专攻歌剧史及歌剧演唱。

“我信奉儒家中庸之道,私下里比较低调,而舞台上则必须张扬!”顾欣说,“奖项再多也是虚名,现在虽不常登台,但谢幕时观众拼命鼓掌,那感觉什么都比不了。”

1982年,他就随团赴美国访问演出,演艺生涯崭露头角,被《华盛顿邮报》评价为“使人震惊的戏剧性男高音”。他是个追求极致的人,专注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之后他继续拜师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期间两次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然而在演唱生涯的背后付出多少艰辛,他却只字不愿再提。对歌剧和音乐的热爱被顾欣称为“自己艺术生命的‘根’”。从早期的登台表演到歌剧研究,再到现在更多地参与导演和幕后工作,顾欣的生活始终离不开歌剧。

如今他的办公司室陈设并不奢华,一套专业音响和平板电视却十分讲究。旁边散落着不少与音乐、戏剧相关的碟片,顾欣说一个是工作中需要,同时这也是他唯一的娱乐,闲时欣赏一台交响音乐会或一场歌剧就足够了。“如今睡眠艰难时,听歌同样有此功效。”顾欣打趣道。

在他看来,歌剧是一种人类文明的综合体现,一种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艺术团体扎堆“维也纳金色大厅”就透露出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金色大厅演出时,观众鼓掌时间长是一种当地文化,并不代表艺术作品的精彩程度;而很多艺术团体演出时并不进行商业化售票,而是采用送票的方式,反而降低了身价,流露出不自信的心态。

顾欣说:“歌剧已经不再是一种外来艺术,而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不能再简单地去想非要创作本民族的原创歌剧,而是要将歌剧原本的灵魂性东西表达出来。而且大师的作品确实很难改动,因为太经典了。”

纠结的改革者

褪去艺术家的光环,如今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肩负着企业经营,中国文化对接国际的责任。然而几重身份重叠,他承认自己是个很分裂的人,他说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没法不纠结。

踏遍全球多个国家,顾欣的思维也十分国际化,他说“不破不立”。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实行多年,但似乎还是习惯于输出舞龙灯、包饺子之类的民俗,真正成功的例子很少。在顾欣看来,这些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却缺乏正确的引导,完全放开不适合,但是走出去又明显与世界脱节了。

“我们没有好好反思,我们一直以来只用造型艺术来试图感染外国人,比如武术、京戏锣鼓,外国人只看个新鲜,一沾语言,中国就不行了。什么叫‘中国符号国际语言’?我想我们文化要走出去一定要弄清楚文化是贸易市场化的行为,要考虑受众的感受,要卖票的,不能认为‘派出去’和‘交流’就可以搞文化输出!”顾欣表示。

他思想新锐,坚决不养懒汉。在内部大刀阔斧改革,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因为要决定谁上谁下,所以经常被人记恨。对我而言,懂我的人自然懂,不懂我的人我不解释。我只尊重敬业的人,无论他是艺术家抑或是门卫、园丁。我经常跟我们的演职员工说,没有生存压力,最终就没有创造力, 东方歌舞团当时是第一团,现在要重塑品牌就要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

如今小剧场时代来临,开心麻花等品牌获得资本青睐,然而东方歌舞团却面临着改革的难题。这让深度参与文化体制改革的顾欣头疼不已。如何重塑品牌,改变机制,做衍生品,做服务,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聊到这些话题都让顾欣非常兴奋。

顾欣曾经做过守门员,具有足球情结的他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与恒大合作一事非常看重,他认为马云看重的除了足球运动本身,还有这个品牌。“同样互联网不能取代舞台,虽然现在剧院网络和全息3D技术可以让舞台艺术展现得更美妙,但也让舞台成为奢侈品。我们着重发掘后舞台产品,必须进行跨行业的合作。”他认为。

如今他将自己的改革思路融入到了教学中,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他开设艺术管理学科,用管理学的思路对艺术和审美进行引导。他认为文化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犹如原子弹的浓缩铀,一旦产生裂变,会爆发出空前的能量,但业内太多的人只看到了产业链的附加值却忽视了内核,他们只看到“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却看不到“浓缩铀的价值”。

“做我的博士生有两条要求:英语不及格没事,但是必须有国际化的思维;另外别人研究的我不研究,同时论文写出来不能束之高阁,要解决实际问题。”

他对韩国的电影电视剧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关注,他认为除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全国,类型风格完全不同的《雪国列车》《辩护人》等优秀的电影也逐渐为国人了解,而这些优秀的影片正是因为顺应了文化规律的发展,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电商和移动互联非常火,但是不意味着我们上来也做这个,我们的优势是歌舞,是艺术,我们应该从整个产业链拓展,我们歌舞团即将投资2000万元和韩国的JYP拍青春歌舞片,有爱情,有励志,有歌舞,有亮眼的演员。”顾欣表示,“任何一种文化都能爆发巨大的能量,我们希望把这种文化高附加值的缔造掌握在我们文化人自己手里。”

马云曾说48岁以前,工作是我的生活,48岁以后,生活是我的工作。其实细细体味,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分开。这一点让顾欣十分有共鸣。“我的下属说我不食人间烟火,工作和生活常常不分,这就是我,虽然讲话很犀利,一针见血,但是以不能伤害工作为原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