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蜚声国际歌剧界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女士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世界顶级歌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以女主角的身份演出《蝴蝶夫人》、《图兰多特》等歌剧的中国歌唱家。同时,她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还是被中国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之一。从热爱样板戏的小姑娘成长为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的顶尖艺术家,张立萍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之路。近日,本台记者李红专访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女士。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张立萍教授,是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进入世界顶级歌剧院之一——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担任主角的中国歌唱家,英国皇家歌剧院把她作为票房的保证,演出期间,整个伦敦的地铁、公共汽车上,各大报刊杂志的头版都刊登着她的巨幅照片。 在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正门,挂着张立萍的一张巨幅照片。在这里,她已经四度登台领衔主演了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绣花女》和难度极大的《拉美摩尔的露奇亚》,在当今世界上能胜任这些角色的演员也屈指可数。2005年她在意大利威尔第歌剧之乡帕尔玛与歌剧大师雷奥努奇演出威尔弟歌剧《弄臣》,折服了骄傲的意大利人,观众非常佩服她对意大利文化的了解和演绎。但是,谁能够想到这样一位征服了西方观众的艺术家,却是从小听着样板戏长大的。
张立萍出生于湖北武汉,在她成长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样板戏盛行的年代,曾经身为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父母非常注重对她的艺术教育。谈到自己的童年时,张立萍告诉记者,从事舞蹈工作的母亲非常希望女儿继承自己的事业,从五岁起她就开始学习舞蹈。这段学习经历让她音乐节奏感非常好。张立萍的父亲是个京剧迷。她说,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爸爸带着她去看百看不厌的样板戏和武汉的地方戏曲汉剧,
“每天放学,看见我爸爸站在大门口,就知道今天有样板戏看,然后我父亲就带着我去看.有的时候,父亲还多一两张票,就拉一两个同学一起去.我的同学现在还说,那个时候看到你和你爸爸看得津津有味,真羡慕。我们都跟受罪似的.又不理解:怎么那么好看呢,不是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吗?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乐此不疲。”
童年的张立萍不仅喜欢看样板戏,还喜欢唱样板戏,上幼儿园就能登台演李奶奶了,幼儿园的老师都非常喜欢她,
“我在武汉永红幼儿园,老师喜欢得我不得了,因为我什么都会唱。有个周末,我看爸爸早点去幼儿园看我演出,我要演《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的铁梅。等他去的时候,却发现唱铁梅的怎么不是我女儿,我女儿在唱李奶奶?后来我告诉爸爸,因为别的小朋友唱不下来,最后,变成我演李奶奶,我说,当时就是喜欢,太喜欢了,让我演唱什么角色都高兴。”
到了上小学期间,张立萍不仅对当时全中国流行的样板戏和武汉的地方戏曲汉剧非常熟悉了,而且经常在家里模仿表演,
“当时的样板戏,还有汉剧,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唱词都会了,就在家里唱给我爸爸听,天天尖着嗓子练习。邻居有点不耐烦了,说那家的孩子真的受不了,你能不能不要唱了。”
张立萍不仅爱唱歌,学习也非常好。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重点中学三中。中国也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国热播《海外赤子》,《我爱你中国》成为最流行的歌曲,张立萍也经常把唱这支歌曲挂在嘴边。正是因为唱歌,却改变了她的命运,
“《我爱你中国》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大家都在唱。我也非常热爱,一个老师偶尔听到了。那位老师说,你唱得很好,可以考武汉音乐学院,我当时15岁,一考就考上了。”
张立萍顺利升入了武汉音乐学院附中81级高中音乐班,最早对她进行音乐启蒙的父亲却不乐意了,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非常热衷于学习数理化。
“我爸爸虽然那么喜欢京剧,但是当我告诉他我要去音乐学院附中读书,他不愿意了,因为,在那之前,去当文艺兵,唱歌跳舞,学文艺是很光彩的事情,到改革开放初期,大家突然都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当时上的是重点中学,我爸爸说,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要去学唱歌,当时是背潮流而行。”
张立萍说,那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音乐能够成为人的终身职业,由于张立萍太喜欢了,父亲也只好尊重她的选择。从此,她走上了音乐之旅,开始接受音乐学院附中的正规教育和训练。 张立萍第一次接触歌剧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很偶然的接触到《茶花女》一下子就迷上了歌剧。
“第一次听《茶花女》中的女主角在那里唱,突然觉得怎么有那么美的声音。当时我还很小,并不太懂,但是听着女主角的高音,我心里难受发酸,我姐姐看我这个样子问,你不高兴?我让姐姐听,我姐姐听完就笑我,我觉得没有什么,这个声音太高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西方歌剧,后来有意识的开始了解,什么是西方的歌剧,这些能够让我宁静,这是西方音乐的启蒙。”
1984年,张立萍考上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开始全方位的接受各方面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各类的理论课,1989年张立萍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为了进一步学习西洋歌剧,她去了加拿大,进入温哥华音乐学院学习, 1992年获表演艺术家文凭。毕业后在温哥华歌剧院的一次试唱中被录取,之后她就开始在国际歌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温哥华的音乐学院和歌剧院的学习和演唱中的)成长是不察觉的过程中,我知道自己一定在进步,比如跟指挥的合作等。然后在下面怎么做功课?对人物怎么理解?都是自己做的。我的美学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在变。这个变化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
1997年,张立萍接受朋友的邀请来到伦敦。1998年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剧院的一次成功演出,让她在欧洲的舞台一举成名。
“我在伦敦的第一个演出是1998年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剧院演《蝴蝶夫人》。当时这个演出有很大的影响,制作方花了很多钱,我是主角,演出很成功。所以,在伦敦影响很大,在英国的主流媒体上都是我的大照片作为头条新闻。他们说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2002年,皇家歌剧院邀请我演出《图兰朵》中的柳儿。”
在成为第一个在世界顶级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的中国歌唱家之后,2004年,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第一次邀请张立萍,在《蝴蝶夫人》中担任第一女主角——乔乔桑。张立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人以第一女主角进入世界顶级歌剧院。 《蝴蝶夫人》是意大利歌剧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歌剧主角、日本姑娘乔乔桑为了爱情放弃了宗教信仰,嫁给美国军人,婚后不久丈夫回国另娶他人,乔乔桑闻讯后悲愤自杀。1904年《蝴蝶夫人》在意大利米兰首演后,很快就成为各国歌剧院久演不衰的剧目。乔乔桑这个人物被许多歌唱家演绎过,张立萍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了蝴蝶夫人。她用自己独特的声音表现蝴蝶夫人复杂多变的感情,非常细腻、含蓄,打动了观众。西方观众称张立萍是中国的“蝴蝶夫人”。2007年四月,她再次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功演出了歌剧《图兰朵》中柳儿。 张立萍表示,作为一个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歌唱家,在西方的歌剧舞台上演绎经典的角色,对她是很大的挑战,
“比如歌剧浮士德中,魔鬼和上帝等角色中的人物任何定位?浮士德为了青春出卖自己的灵魂,你怎么去理解?怎样去表达?还有卡门中米开拉等角色,怎么把握,怎么演?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对西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也要有深刻的理解和完美的诠释。 真正打动人,完全靠你的内心。”
如今,作为一位现今在国际上非常活跃的歌唱家,张立萍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往返于中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挪威、冰岛等国。 张立萍在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挪威奥斯陆国家歌剧院,纽约歌剧院,底特律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巴塞罗那歌剧院等主演过歌剧“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浮士德”“弄臣”“采珠人”“卡门”…等近二十部歌剧,她朔造的柳儿,乔乔桑,咪咪,露齐亚等。张立萍告诉记者,因为热爱歌剧表演事业,所以她时常感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
“我实在是太幸福快乐的一个人,我为什么这么幸福呢?我太热爱这个东西。 真的我站在台上的时候,太热爱了。有一段时间不上舞台,特别渴望上舞台。”
由于张立萍出色的成绩,2001年她被中央音乐学院特聘为教授,学院为她提供特殊政策,允许她继续在国外演出,履行演出合同。现在担任声乐歌剧系主任的张立萍用大量的时间为学院培养歌剧演员。在演出之余,张立萍也在国内做一些普及西方音乐的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的歌剧。 2002年,她应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邀请,作为中国艺术家赴法参加专场演出,为上海最后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11月,她应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的邀请在台北和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举行的《多明戈携中外歌后独唱音乐会》。2005年,还出任由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声乐比赛评委。2008年,出任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