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头!》:催发让人笑着流泪的亲情
长篇电视剧《嘿,老头》是一部真情关爱特殊社会群体且辐射当下现实人生,有生活质感、有思想筋骨、有生命厚度的佳作。作品透过海皮精心照料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父亲刘二铁的曲折故事,意味深长地寄托了当下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父慈子孝、人际关系和谐与淡淡乡愁的抒解,精心描绘出一幅幅由亲情与友情编织的当代社会色彩斑斓的温馨画卷。
此剧精彩之处大致可以用回归、回暖和回味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是一对情感疏离的父子至爱亲情的回归。刘二铁和海皮是一对彼此心怀芥蒂的父子,一个人因长期贪杯导致老婆离家出走,一个人因失去母爱而怨恨父亲且长年不归;一个心事沉重、晚景凄凉的退休老人加倍以酒浇愁,一个事业不顺、心情不爽的年轻人愈加讨厌“酒腻子”父亲。两个粗线条男人的镜头较量不仅考验演员演技,更考验导演的掌控能力。导演杨亚洲大手笔地巧妙克服了这一难题。这个曾以《空镜子》 《浪漫的事》 《家有九凤》而声名远扬的,因擅长拍女性戏而经常在戏中“放逐男人”的导演,破天荒地精彩驾驭了两个男人的对手戏,虽不用勾心斗角的“狗血”闹剧,却把两个光棍男人貌似粗疏的情感纠葛演绎成一系列浓烈得化不开的性情与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全世界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有2400多万,中国占了1 / 4,且以每年30万例的速度不断增长。如何关爱照顾这个庞大的老年患者群体,是当下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编导不仅没有回避这个难题,而且迎难而上、别具匠心,在剑走偏锋的极境中渐次展开两个男人的情感冲突。剧作从父子见面时的猛烈争吵、扔鞋子、撕房本开始,把两人的情感对立推到极致,然后再层层剥笋,通过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一步步使矛盾得以化解:一是老人病情的发现与加重,让海皮在勉强的义务承担中停止了冲突,两个男人各自寻找自己的角色对位,从而开始了由尽义务向亲情的转化;二是从夜晚悄悄地盖被子到相互间衣食住行的关照,从回避父子关系到“我是我爸他爸”的认同,实现了父子隔膜向父子情深的转化;三是从眼神的交流到手牵手的出行,从单纯照顾父亲到“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需要,完成了由“合情理赡养”向真正“义务对称”的新型父子关系的转变。虽没有通常家庭伦理剧婆媳关系的鸡零狗碎,却显示出两个男人情感对流应有的恢宏大气。
父子情归的三个环节贯穿始终的两个字是慈和孝。演好患病状态疯疯癫癫的刘二铁是全剧最大的难点,李雪健的成功演绎是全剧成功的关键。他紧扣一个“慈”字,精心地把这个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显示了一个成熟艺术家深厚的表演功力。刘二铁在患病之前怀着对妻子和儿子的负疚心理,懊悔加思念,愈益借酒浇愁。面对儿子的指责他从不解释,虽然表面上以扔鞋子表达愤怒,却又在不经意地问居留、盖被子等男人的方式中含蓄地表达出一个严父内心的慈爱。患病后返回童真状态,傻呵呵的萌老头万事皆忘。唯独对妻子李克花的深情思念和对儿子海皮(病人眼里的“小橘子” )的深深依赖,毫不掩饰地透过他呆萌且慈祥的目光直接表露出来。“深情总在无言间” ,尤其是那呆萌眼神中流露出的一个“慈”字,把如山的父爱渲染得淋漓尽致。
与此对应,黄磊扮演的儿子海皮始终把握了一个“孝”字。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百善孝为先” ,把孝视为道德之本。“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处在事业低峰期的海皮面对突患老年痴呆的父亲,天塌的感觉油然而生,他从最初被动无奈地尽义务到最终心悦诚服地敬养,片尾曲中“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那苍老的脸上的皱纹”成其真实心声的写照,完成了他由养、而敬、达尊的阶梯式升华过程。这是对中国儒家文化中“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的最佳诠释,也是对作品关爱老年群体主旨的最深入的形象表达。当承受社会竞争压力、维系家庭生计和呵护亲情、赡养老人的双重责任同时压来的时候,尖锐的社会矛盾摆在剧中人、也摆在受众面前。如何在善待老人的同时也善待他们的儿女,不仅是艺术的呐喊,也是全社会的强烈呼唤!当海皮成为周围人心目中发自内心的仿效对象之时,作品也巧妙地把敬老的主题演变成一种普适性的社会伦理。
第二是蜕变中人际关系的一种回暖。家庭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关注老人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观照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际交往中的人情淡漠、商业运行中的诚信缺失、公共秩序中的公德滑坡,以及家庭教育中重知识而轻德性、家庭关系中以金钱代替亲情的现象,已成为当下社会之大弊。剧作把刘氏父子关系与易家的子女啃老和财产纷争,与老贼被扫地出门,与养老院吴大爷父子关系相对照,在强烈的对比中强化着艺术干预生活的力量。特别是通过那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萌老头的目光,以另类视角观察生活中的荒诞现象。比如,修旧收音机的街道大妈的贪婪,舞蹈班婆娘们的恶言,记者们抢新闻的可笑,医院病友去世时儿媳先喜后悲的喜剧性表演,吴大爷病逝后儿子的愧疚等等。萌老头的天真目光具有了象征性意味,匠心独运地用第三只眼看取荒诞人生,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生活情境中看到了人情冷漠的可怕,给人以振聋发聩的警醒。同时,作品也透过周围人与“老头”交往中的态度转变,在易家、在朋友圈、在医院、在养老院、在其他社交场合,渐渐地唤醒了人们业已麻木多时的情感,温馨的友爱通过刘氏父子这个特有的触发点蔓延开来,显示出剧作的深一层寓意。
第三是陌生乡愁的淡淡回味。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怀揣不同的梦想渴望出走。曾经的青砖灰瓦四合院变为高楼大厦,曾经绿树掩映的古老小胡同变为喧嚣的柏油路,走出去的人们在体验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外面世界的无奈,搬进楼房的老市民成了“在乡的离乡族” ,开始有了失落的乡愁。 《嘿,老头》非常有意味地把叙事空间放置在北京的胡同,透过城市变迁巨大反差镜头下的各色人等的生存境遇,围绕他们的压力、困惑、挣扎、不屈与奋斗,形象地道出了市民阶层的沧桑巨变。易爽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这个聪明、漂亮而且时髦的北京姑娘,怀着美国梦,考托福,考雅思,闯江湖,在希望家庭资助不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推销轮椅,帮人代驾,一度踟蹰于娘男木成与海皮之间,而后傍上了美籍华人白洋,在经历了一系列情感波折之后,身心俱疲,重新回到海皮身边,回到老北京的小胡同,既找回了往昔的感情,也找回了生命的尊严。与易爽类似,海皮、狗子、老贼、凤姐们在折腾了一圈之后,也带着奔波的创伤,带着对往昔时光的怀恋,带着安宁生活的憧憬,重新回到了四合院,回到了他们生命的起点。当然,这种回归不是悲观的倒退,而是生活螺旋式上升的新起点。剧作在这里从写实剧转变成一个有意味的寓言故事,曾经虚无飘渺的幻想与对过往平静幸福生活的眷恋让人生充满了纠结,它昭示着人们,心存梦想,何必远方!只要脚踏实地过好平凡的每一天,未尝不是美满充实的人生。
尽管作品也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情节推进略显粗糙生硬、缺少打磨,旁白过多且直白,易爽、海皮的性格发展层次感不强等问题,但《嘿,老头》却因了对老年题材的深度开拓,因了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揭示,因了对生活、生命、亲情和人生的崭新理解和诠释,无疑会在当下电视剧创作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