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市文联创研部主办,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深圳历年获奖作品研讨会暨深圳移民城市曲艺现状与发展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行政楼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曲华江、中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曲协主席、著名作家崔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立山、著名曲艺理论家常祥霖、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李少杰、著名曲艺家、理论家崔琦、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闫月明、北京日报高级记者彭俐、中国曲艺杂志总编宋洪发、中国曲艺网总编陈维平、中国艺术报主任孟祥宁、广东省曲协主席、著名曲艺家杨子春等出席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曲协副主席、深圳市曲协主席吴金富主持,会议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借深圳市第七届新人新作曲艺大赛颁奖晚会暨深圳曲协志愿服务队“送欢笑”走进南方科技大学专场演出为契机,召开一次高层次曲艺作品研讨会。会议深入分析了本届曲艺大赛所缺失与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及任世和《名人模仿》作品为代表的深圳原创曲艺作品在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细节创作、创作队伍、演员阵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与会者认真的对当前深圳曲艺的现状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并对深圳曲艺创作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崔凯说:近几年来,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文联的支持下,深圳曲艺从无到有打造自己品牌创造,创造了自己的影响。特别是品牌栏目的举办、刊物的出版、后辈人才的培养都已形成并产生很大影响,具有南国特色的曲艺重镇雏形已形成。
深圳曲协能组织起来这样的活动,并突击创作表演一批作品,充分体现了深圳曲协的积极性与凝聚力,值得肯定和表扬。针对“抓好中心环节,繁荣深圳曲艺”我来提三个问题:一是全面准确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民为创作导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曲艺长远发展;二是适应时代创新发展。要创新地发展,技术化、俗套化是行不通的,时代要求我们创新,创新发展是我们深圳曲艺乃至全国曲艺都面临的一个课题,曲艺演员不能把自己束缚住,相声、小品很多曲艺艺术是大范围的喜剧艺术,因此打好基础,适应今天的时代,适应今天文化的需求来创新发展在深圳极其重要;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艺术特色,特色就是亮点,亮点就是卖点,深圳的优势在于融合了各种文化,又是香港、内陆连接的桥梁,我们要借此打造深圳曲艺品牌,精心策划出优秀文化产品。另外品牌的定位也很重要,比如说具有深圳特色的中英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国两制”街,是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在这里,用现代化的舞台艺术打造一台说唱晚会,用现代化东西为说唱艺术服务,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任世和的模仿秀,希望把这种精彩的、碎片化的模式连缀,增加情节和人物,成为设身立命的作品,这样就成功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创新,立身之本是作品。只要打出好的作品,深圳的曲艺天地一定会越来越红火,一定能在中国曲艺史上能留下辉煌的一笔。
吴金富说:这次研讨会嘉宾最多,具备了学术性、探索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这是深圳的荣幸和福分。深圳曲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现在有6个区级协会、4个曲艺团活跃发展,以及所有的综合晚会少不了曲艺,都是深圳曲艺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团队太年轻化,缺乏创作上的技巧和经验。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克服惰性,打牢基础,潜心创作,曲艺创作的发展最终还要靠好作品说话,而深圳最缺的就是作品,希望各位专家为深圳曲艺的发展把脉开方,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整合专家的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深圳曲艺发展之路。
李立山说:如果说深圳是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完成了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我们深圳的曲艺也是在一个非常贫瘠的土地上完成了一个神话。济南、成都、西安是近年来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而深圳曲艺已经和这几个城市平级,深圳出了这么多的人才,引进了这么多的人才,比如招揽辽科大科班出生的曲艺新人融入深圳的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活力;今年鹏城金秋艺术界、广东省曲艺大赛、中国曲艺牡丹奖等等,深圳都获得众多奖项,还有12月4日刚结束的中华颂全国优秀曲艺节目评奖,137篇作品34篇入围,广东省2个作品获奖,其中一个就是深圳曲协副主席牛纪远创作的音舞快板《醒狮》。这次研讨会,又从全国请到这么多曲艺专家、理论家和媒体,为深圳的曲艺发展献计献策。
此次大赛青年演员很多,给我们带来了青春活力,也给我们增加了后续力量。但从节目上看专业基础搁置了,艺术的激情和艺术的本体中间产生了差距,这就是问题,深圳的曲艺队伍已经成熟,并非刚起步,在表演方面要有清晰的认识,有标准、有尺度的提高:
一是关于创作。好的作品创作要有深度和内涵,好的作品是真正有分量的作品,要坚持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二是形式大于内容。作品一定要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形式大于内容就是哗众取众,没有内涵。比如相声《抢车位》,演员没有深入理解作品,只停留在表面。这篇作品应该反映现代幸福生活、发展中遇到的尴尬,困境中遇到的乐事,作品背后的原因,幸福发展造就的因素没有表现好。希望深圳的曲艺人眼光放远,同心同德,耐心踏实,瞄准成功。
崔琦说:刚才常祥霖老师说了,有好作品才有好的舞台效果,他强调了创作的重要性,我同意。但是没有好作品,肯定没有好的舞台效果,深圳的比赛和演出,作品还是很大的问题。作者和表演者都缺乏招数,作品就出现了雷同,比如说歌颂《好人好事》的作品,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演员台上的台词通过一种招数,既能展现演员的基本功和技巧,又能产生合理的笑料和包袱;还有歌颂型作品《女队长》,没有大段的歌颂,而是有故事、有情节的歌颂;还有歌颂人民警察的作品《一顿饭》,也是通过这种招数。“紧结构,切不可语言凑”,创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打好框架,不断打磨,最后才能脱颖而出,比如任世和的作品就非常好,神似容易,形似不容易,希望先做规划,拟好大纲,集思广益,打造一个立体的作品模式。
常祥霖说:对待新作品要宽容,曲艺届有一句话:“一遍拆洗一遍新”,深圳作品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但是还很稚嫩,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打磨、改造。对待作品要用通则变的理念:弄通了,就有变的趋势了。比如曲艺是三维状态,第一个维度是主观的——作者,好的作品还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以及观众的三维创作。并不是有好本子就有好绝活。作者、演员、观众都要好好磨合、好好合作。
曲艺能够阐述和谐社会,这就是在征服当中不断地融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曲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是老前辈生产、生活的积淀,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归依,曲艺类的任何一种曲种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怎样在今天把它再提活,就是习主席提出的传统文化要挖掘,挖掘之后要阐述,阐述不能停留在宣传,要把阐述转化为核心价值观体现的量化之后的艺术品。
深圳从没有曲艺到成就了今天要名声有队伍,要作品有系列,多次得到国家级曲艺奖项的城市,这是很辉煌的成绩。新人新作曲艺大赛举办了七届,也是非常让人惊叹的。我经常接到深圳文联的季刊,里面有很多介绍深圳曲协现状的篇幅,但是深圳还需要打造一个品牌,比如中英街有一个角落,一口井旁边一颗大树,就是很好的素材,这里有四季变化的场景、时代变化的缩影。希望深圳曲协能够围绕这个遗迹,创造出深圳特色的说唱作品。
陈云同志说:“不要让青年就评弹,而要让评弹就青年”。美术和文学是深圳文化窗口的两大标志,曲艺也应该有着鲜活的地区特色,曲艺也应该有着鲜活的地域特色,让当地生产生活当中的民俗行为与创作融为一体,将当地的生产、生活、时代的信号与创作有机结合,希望深圳曲协坚定志向,排除一切的干扰,团结大家,与当地文化积累靠近,让当地民俗融入作品当中,让曲艺扎根在这片土地当中。
彭俐说:我在文艺报曾登了一片文章《中国曲艺出路何在》,主要针对于如何改变现状,长远发展。一是走进学校。普及传统曲艺,培养年轻观众。二是农村包围城市。让曲艺走遍基层。三是争取走进教材、走进课程。建立曲艺院校,成立大专班、本科班,甚至研究生班,让曲艺在基础专业知识上实现突破。此次比赛、研讨会在校园里举行,这就是一个开端。
天津是曲艺的源发地,那是100年来曲艺人要朝圣的地方。可是现在,如果说天津曾经是大本营,深圳就是现代曲艺的桥头堡。所以第一,记住自己的定位,深圳曲艺是桥头堡。第二做梧桐树,良禽择木而栖,要注重招揽人才。第三做大鹏鸟。服务群众,才能鹏程万里。
深圳曲艺的发展要做好规划。第一,让深圳发展为曲艺的源生地——作品产生的地方;第二,作品的集散地,引进好作品,让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成为曲艺的源生地、集散地、根据地。第三,利用网络。积蓄深圳的曲艺力量,积蓄人才、积蓄作品、积蓄专家。第四做好自己的定位与规划,让深圳曲艺成为鹏城文化,成为深圳标志文化。第五创建曲艺班,潜心创作、创新,努力打造新的曲艺形式,深圳的曲艺潜力无限。
闫月明说:这次研讨会嘉宾这么多,我很震惊,过去很多曲艺比较强的城市现在都散了,而深圳曲艺却建立起来了,已经可以预见深圳曲艺明天的辉煌,因为这里有一群曲艺爱好者,这就是财富。相声创作,一定要看清适合性,比如这块木头是做桌子还是板凳,需要衡量。如果不适合,绝对让贤。给吴金富提个建议,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讨论作品,培养一个写相声的队伍。还有就是不要让相声涉及政治,相声担不起太大的政治力量。
杨子春说:创作是每一个曲艺人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创作是一个好节目的起点,是曲艺演员如影相随的伙伴,是前行的拐棍,是演员和曲种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是在艺术天空飞翔的翅膀。曲艺创作可以成就一个演员甚至一个曲种的辉煌,但是很多演员或曲种因为新作品的缺失,没有对观众的吸引力,昙花一现,走向了自消自灭的窘迫境地,所以年轻人不要怕辛苦,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潜心创作,借此好机会,好好学习,出人出书,出精品。
韩忠说:一个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要在主题的基础上引申出内涵,比如《现代病》这个作品,它说出了人们像抢车位一样关心的事,就是危害性。但是作品要给人们的启迪,没有交代清楚,这就是不成熟的地方。所谓创新,不管怎么创新都要呈现出一目了然的曲艺门类,比如这次大赛,少儿组表演的是传统作品,成人组是新作品,相较而言少儿组演得好,这就反映出作品的重要性。好的作品,才能弥补演员的不足,不好的作品,是好演员弥补不了的,深圳曲艺发展,挖掘本地创作素材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问题。
谢君心说:今天的研讨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这么多曲艺界名家参加,把脉深圳曲艺的线索,解剖了深圳曲艺的作品,开出一副副好药方,为深圳的曲艺事业发展起到了指引的作用。我代表深圳市文联,对出席今天座谈会、参加我们这次活动所有的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圳曲艺发展到今天,从无到有,凝聚了全国各地从中国曲协到各省市曲协的前辈们的关心和关怀,大家有目共睹。对于文联来说,创作是第一要务,研讨至关重要。深圳曲协的主席团目前处于困惑期、瓶颈期。但是从去年开始,深圳12个协会,只有曲协连续开了三次研讨会。去年王立海同志获奖回来以后,在宝安区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上半年开了一个赵小山作品研讨会;今天的研讨会,针对曲艺的发展进行高层次探讨。
深圳从文艺整体态势来看,创作有一定的实力,但不是最强。评论也是最缺少的,曲艺家协会由其缺评论,缺一些有真知灼见、一针见血为曲艺发展提出好主张、好见解的评论。今天专家学者都已毫无保留的指出,曲协一定要把握机遇,针对各位专家分析的问题,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对纲领性意见做出整理与规划。因为新一届曲协主席团成员是最年轻、创作力最旺盛、表演力最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凝聚力,眼光放远,紧紧围绕把握导向、促进繁荣,努力在打造曲艺知名品牌上迈出新步伐。也希望在座的专家老师,未来更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深圳曲艺事业的发展创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会后,吴金富主席说:本次研讨会受益匪浅,凝聚了曲艺艺术专家的智慧,为提升深圳曲艺作品质量指引了方向,为促进深圳曲艺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指导部署、科学谋划。
这次研讨会虽时间短,但交流的内容很多,专家老师们都敞开心扉、直言不讳地针对深圳作品进行细致地探讨研究,是对深圳曲艺发展的鞭策与推动,单从对作品研讨的情况看,专家们对作品都直接点到痛处,说明研讨会的真正目的达到了,在这里我仅代表我们主席团的成员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有信心带领曲协在市文联、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各位老师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整合意见、打牢基础、鼓励创新、打造群众普遍喜爱、社会广泛认可、能够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实现深圳曲艺突围,为打造具有广东特色和深圳移民特点的曲艺重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