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利华:让中国的交响乐走向世界
华夏先锋网
2010-03-24
张燕

中国乐坛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他曾应邀指挥了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作为客席指挥,他与俄罗斯、美国、德国、捷克、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等许多国外著名的交响乐团有过成功的合作。担任过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2000年—2001年音乐季的常任指挥。此外,他还经常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中国主要乐团的音乐会。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所涉猎的曲目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大量交响乐作品,指挥首演过百余部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许多外国重要作品,如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雷斯庇基《罗马的松树交响诗》、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等也都是由他指挥在北京首演。
      这位著名的指挥家就是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兼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谭利华先生。
      谭利华15岁考入济南空军文工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手拿一根指挥棒走上了音乐指挥台,从此便踏入了指挥艺术生涯。他18岁为“中国指挥教父”黄晓同收为弟子,22岁在全军文艺汇演上荣获“作曲”和“指挥”两项大奖。23岁免试入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任教天津音乐学院,同时兼任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的助手,多次指挥中央乐团。凭着对指挥艺术事业的酷爱和追求以及丰富的指挥经验,在李德伦老师的推荐下,谭利华来到刚刚成立的北京交响乐团。
      谭利华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创建一支优秀的交响乐团。自1997年开始,他领导北京交响乐团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走职业化道路,历经7年的严格考核和训练,最终以高超的演奏技术和强大的团队阵容,成为一支在国内外备受瞩目的优秀交响乐团,并与世界著名的德国霍特纳格经纪公司和古典音乐会经纪公司签约,代理乐团在全球的演出业务。2001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谭利华四度率领北京交响乐团在欧洲巡演均获得了巨大成功,被多家境外媒体评论赞誉为“来自中国北京尊贵的指挥大师”,并称“谭的指挥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为建立中国交响乐学派,繁荣中国交响乐艺术,谭利华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中国戏曲与交响乐相结合之路。他多次委约作曲家创作民族交响乐作品,推出凸显地方特色的交响京剧等,在他的指挥下,北京交响乐团已经成功首演了杜鸣心、王西麟、叶小纲、唐建平等数十位作曲家的作品,得到了作曲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乐团凭借自身实力与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品牌百代唱片公司(EMI)合作,在全球首次发行了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录制的6张音碟,曲目包括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穆索尔斯基-拉威尔的《图画展览会》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以及中国作曲家鲍元凯、叶小刚、郭文景、唐健平、苏聪、张千一等的作品。
      为推动交响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谭利华每年都要率乐团去许多大、中学校为学生演出通俗易懂的交响乐和管弦乐名曲,并定期举办学生免费音乐会。1997年,谭利华开始参与创办、策划北京新年音乐会,目前已成为北京人欢度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事,谭利华是唯一一位担任了全部新年音乐会的音乐顾问和指挥的音乐家。此外,谭利华指挥了全国许多城市重要的演出近千场音乐会,还指挥了许多国家重要的大型演出活动,录制了四十余张唱片和数百部影视音乐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7月,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录制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新版国(会)歌,共212首作品。录音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及其各成员国与地区的一致认可,这批录音将成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被保留。由谭利华指挥录制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等音碟都是当代十分畅销的音乐制品。
      推动中国交响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发展中国交响乐艺术事业,让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交响乐,让中国的交响乐走向世界,这是谭利华执著的追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