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年伊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在广西艺术学院举行“广西青年歌手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广西青年歌手培养基地将组建由词曲作家和声乐教育家组成的专家组,承担音乐创作和对青年歌手进行全方位培养的任务。同时,还将与北京、上海各大院校声乐教育家对接,对广西本土歌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和文华奖等国家级赛事,着力将广西歌手推向全国。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西就推出了多项措施,大力培养青年歌手。比如通过比赛选拔优秀的苗子,送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深造;实行签约制,对优秀歌手给予资助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培养出了一大批新星。目前活跃在广西舞台上的主要歌手,大多数是从这一体系中走出来的。
本期周刊,记者采访了音乐界有关人士,以及多位广西知名歌手,共同探讨青年歌手培养的话题。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作为刘三姐的后人,广西各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歌仙”的情韵。在民间,我们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和数不清的歌者。但是,在当代的音乐艺术体系当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代表人物却不多见。
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才茁壮成长。广西在青年歌手的培养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一个歌手的成功依赖很多条件,有哪些因素对青年歌手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广西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朝瑞等音乐界有关人士。
1
搭建一个让歌手起飞的平台
作为广西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朝瑞对广西音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多年来,在音乐新生力量的培养上,政府有关部门和音乐界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黄朝瑞也参与并见证了这个过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朝瑞表示,近年来广西在新生音乐力量的培养上做了很多工作,探索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路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西开始大力推进青年歌手的培养工作。为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213”工程的部署,培养广西歌唱人才的后备力量,1998年初,广西举办了一次广西青年歌手大赛。这次大赛,全区有两千多人参加,最后选出肖燕、罗菲、朱妮、池一萃、陆娅妮等五名歌手赴京学习进修。
这一举措很快显示出效果,被选送进修的歌手以优秀的成绩回报了家乡的父老。
肖燕是来自传说中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听着“刘三姐”的歌声长大的壮族姑娘,声音甜美脆亮,曾先后获得“西南六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屏奖等等,拍摄了《请你带走我的歌》、《最美的牵挂》、《美丽的广西》等多部MTV。《最美的牵挂》还获得2002年音乐电视作品金鹰奖的提名奖,并荣获2003年广西“五个一工程奖”;《永远的眷恋》荣获了2003年广东“五个一工程奖”。
朱妮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她与后来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的陆娅妮一样,都曾多次在广西声乐大赛中获奖。池一萃原是武警广西总队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后进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就读,曾获得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选拔赛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2004年上海亚洲音乐节第七届中国新人歌手大赛西南大区金奖。
2001年,第二届广西青年歌手大赛在南宁举行,从3000多名参赛选手中,选出10位赴京沪进修学习的广西青年歌手。黄进、陈春燕、滕颖、黄跃和唐一芳被送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熊雷、李莉、王雪芬、王兰和杨海红被选送到上海音乐学院。另外,还有10位在大赛中赢得荣誉的青年歌手被送到广西艺术学院进修学习。经过名校熏染、名师指点和自己的努力,这些歌手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黄朝瑞认为,这些歌手能够取得这么快的进步,与选送进修有着很大的关系。“学习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歌手的成长,让他们接触到先进的歌唱技艺,同时扩大了视野,这对歌手的成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些青年歌手大都已被广大观众所熟悉,经常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各种重大晚会上演唱。
2
发展瓶颈期待突破
两年一届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中央电视台选拔歌手的品牌节目,被称为中国歌手的“梦工场”,是全国青年歌手“鲤鱼跃龙门”的地方。2010年的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代表队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廖鸿飞、危瑛、哈嘹组合等选手在决赛上表现突出,体现出广西歌手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广西青年歌手培养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了大批歌唱人才。这种做法也被其它省份纷纷效仿。
然而与此同时,广西音乐人才却遭遇了瓶颈。
黄朝瑞告诉记者,大批广西青年歌手赴外进修后,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广西歌手除了“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之外,在其他唱法上缺乏竞争力,自己的特色凸显不出来。“每年的青歌赛,广西歌手都是靠‘原生态’和‘民族唱法’拿成绩,在其他像美声、通俗唱法上,基本没有广西歌手的身影。”黄朝瑞说,“近几届青歌赛实行了变革,增加了‘流行’唱法的类别,基本把通俗与民族、美声相结合的‘民通’、‘美通’排除在外,选拔范围变得非常狭窄,只专注于被流行歌坛认可的演唱风格。在这种情况下,广西歌手更无立足之地。”
黄朝瑞告诉记者,国内一些著名音乐人在来广西交流时曾指出过广西歌手的一些不足,认为近年来广西歌手到北京、上海等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后,在演唱技巧上确实有所进步,但也因为归于主流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在舞台上的演唱过于机械,没有鲜明的地域风格。
黄朝瑞认为,以往选送青年歌手赴外进修的培养方式,是针对一批选拔出来的尖子,这种做法出成绩比较快。而现在成立广西青年歌手培养基地,可以加大音乐基础教育的力度,更多地发挥广西地域特色,深入民间去挑选歌唱的好苗子,并为他们提供提升演唱水平的平台。
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授龚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西青年歌手培养基地成立后,会在创作方面加大力度,组织词曲作者深入民间采风,在歌曲创作的选材和风格等方面,要为优秀的青年歌手们量身定做一批好听又好唱的作品。并将集中专家组的优势,对好苗子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包装,共同关注歌手的“语言”、“风格”、“技巧”,形成有合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