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广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唐国忠,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万庆良等出席了音乐会并为获奖艺术家和选手颁奖。赵季平致闭幕辞。
闭幕音乐会上,本届金钟奖评委袁晨野、丁毅以及在广州新鲜出炉的各项金奖选手和无锡、南京的琵琶与二胡金奖得主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本届金钟奖有278名选手在广州参加了最后4个项目——声乐(美声、民族) 、小提琴、弦乐四重奏的比赛。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弦之风云弦乐四重奏组获得弦乐四重奏金奖,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张金茹获得小提琴组金奖,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选送的郑洁获得声乐(美声)组金奖,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选送的常思思获得声乐(民族)组金奖,另有7名(组)选手获得银奖、 8名(组)选手获得铜奖。郑洁在获奖后的第一时间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得到专家的肯定,感慨万千,仿佛在梦中!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金钟奖,跟前两届相比,我的参赛心态更加成熟了,第一次参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二次参赛有压力,这次参赛则回归平静,我把参赛当作一次享受音乐的过程,只是尽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
8位德高望重的老音乐家吕其明、阎肃、李光羲、吕远、郑小瑛、刘诗嵘、汪毓和、高芝兰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阎肃写下获奖感言——倍感激动,更增豪情;昨天尽力,今天奋力,明天努力;满意昨天,留念今天,注意明天;刚开完九次文代会和八次作代会,深感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从今而后,当再接再厉,踏浪乘风,自觉自信,尽瘁鞠躬。
本届金钟奖声乐(民族、美声) 、小提琴、弦乐四重奏比赛阵容豪华,邀请了众多表演和教学方面的名家、专家,李谷一、吴雁泽、王世光、孟卫东、宋祖英、廖昌永、余隆、张国勇、盛中国、俞丽拿、阎维文、马秋华、许舒亚、刘辉等我国业内最一流、最优秀的49位艺术家共同坐镇金钟。
弦乐四重奏比赛成为本届赛事最大的亮点。弦乐四重奏评委会主任、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指出:“独奏是个体,体现的是个性,而弦乐四重奏是团体,体现的是集体配合精神,既要求有独奏不可出现差错的特点,又要求有乐团演奏的合作精神,应该说,重奏比独奏和乐团演奏都难。金钟奖虽然是第一次举办弦乐四重奏比赛,但起点很高,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院校也在转变办学观念,重视重奏的教学,毕竟独奏家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将成为乐队演奏员,金钟奖弦乐比赛为选手们提供了展示锻炼的平台和推动院校教育的手段。 ”同时,弦乐四重奏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丁芷诺指出,随着一批批海外学成的、在室内乐训练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归来,国内的室内乐教学大有潜力,但还是远远不够,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好的弦乐四重奏乐队很难保留下来,建议采取演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乐队。
声乐比赛美声组评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对这次美声评审结果非常满意,他认为,通过比赛一是达到了选拔新人的目的,二是看到了一批新人在快速成长,除了金银铜奖,优秀奖选手也非常棒,有潜力。同时他也指出,对这些新人而言,以后的从艺之路还很长,跟职业演员相比,在语言、风格、人物塑造、舞台表现方面还有一定距离。能有机会演出全本或片断的舞台剧,对这些大部分为在校生的新人非常重要。评委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马秋华也称赞本届选手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尤其男高音表现突出。在美声演唱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上,选手把握得很准,同时兼具民族性与时尚性。中国的美声演唱,应该既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也要符合民族性,走中国特色的演唱之路。选手应该注意加强表现力、情感,尤其是中国语言在演唱中的运用。
声乐比赛民族组评委会主任、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表示:“看到很多选手在进步,感到很欣慰、高兴,看到了大家在为民族声乐积极地努力着。 ”同时她也安慰落选选手:“比赛不是唯一的,只是一个向观众展示自己才华、歌声的舞台,是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珍惜机会就很好。 ”评委会副主任、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表示:“作为男高音,我很高兴看到很多男选手在飞快地进步。有段时间,大家都在强调作品的高音在哪里,难度在哪里。完成一首歌时总是把所有精力放到最后面的高音,但整个作品却显得不完整。这一次金钟奖,几乎每个歌手都不是在玩命地喊高音,而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唱作品。 ”评委、著名歌唱家吕继宏谈到选手在比赛时选歌的重要性:“不要贪大,不要小马拉大车。要选择适合自己唱的曲目,要游刃有余,余就是富余。 ”另外他指出,现在很多年轻演员总是在模仿,并没有感受到歌曲的内涵,没有自己的领悟,“光凭模仿是永远出不了艺术家的” 。
小提琴比赛评委会副主任、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欣喜地发现,以前金钟奖小提琴比赛几乎都是北京和上海音乐学院包揽奖项,经过几届发展,地方选手成绩上来了,今年四川、西安等地都有选手入围,差距在逐渐缩小。他真诚地与选手交流心得:“小提琴演奏,凭感受去演奏是燃烧天才的火焰,凭理解去演奏是运用刻苦的努力,当自己带着感情去演奏才能感染观众。在演奏达到一定水准后,要充分发挥它的各种特质,要从理解作品着手。凭感觉拉琴是在燃烧天才的火焰,烧完就没了,而理解作品,了解其来龙去脉、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则是做学问、下苦功。艺术人才就像堆沙堆,阅历多少、修养高下,可能决定最终一个人走到什么位置。心里装着世界,拉琴才有气场。还要扩大知识面,关心人类和世界,如果对弱势群体没有同情,音乐就是作假。 ”
本届金钟奖恰逢“金钟十年” 。十年来,金钟奖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届更比一届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文化品牌。十年来,金钟奖共评选出300多名年青的优秀音乐人才, 50多位老一辈音乐家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作品奖,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徐沛东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兴起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热潮,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即将进入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九次文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与德才兼备的文艺人才。中国音乐金钟奖作为中国音协的核心品牌项目,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公正性、权威性和导向性,鼓励创作,奖掖人才,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落户广州之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评奖机制更加科学,项目设置更加合理,其品牌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音乐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