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松塘村召开
红网
2014-03-25
许雪花

日前,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省西樵镇松塘村拉开序幕,这也是广东省第四次承办全国性古村落保护工作研讨会。据悉,此次研讨会为期两日(3月24-25日),会议选择在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十大传统古村落”、“翰林村”等殊荣和美誉的松塘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名古村落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古村落保护与文化遗产资源利用”这一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据省民协相关领导介绍,这次研讨会在松塘村举办,是对松塘古村保育做法的充分肯定,希望松塘古村的保育做法能给全国古村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活动还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扬、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周燕屏、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曹利祥、广东省民协主席、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级研究员彭新、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俞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共同启动了《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据广东省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牵头,省民协、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将合作建设,旨在丰富古村落文化保护的理论科学、探索数字化时代古村落文化的传承机制等,共同拯救濒危的古村落文化遗产。据悉,该平台首次提出了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模式,针对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处理的难题,采用基于云技术环境的大众知识生产的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村落文化大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并提供相关知识服务,包括资源整理、标注、深入挖掘、检索、分类、构建知识图谱以及资料深度关联分析等,为我国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整理、保护及传承提供一个通用的云服务系统平台。这一平台未来还将向公众开放,吸引全社会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事业中来。该项目前期以广东两百多个古村落作为示范,对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这将大大提升我省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水平,其所具有的创新意义在全国将具有示范效应。

本届研讨会围绕在数字化时代中,古村落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如何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这一海量信息进行整理运用。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崇慧教授将带来《大数据与古村落保护一一信息资源视角》的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研究所教授党安荣将《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员叶涛则提出《田野调查与村落保护——数字化时代村落保护的几点思考》等。

南海古村落集群密布古村落是南海文明的缩影

千年古郡,魅力南海。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人文,孕育了辉煌的文明。当代的南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岭南文化最浓郁的魅力之城,这里依旧保存着最具岭南风情和历史底蕴的民居村落。这些古村落,遍布南海各个角落,犹如一颗颗文化明珠散落在南海大地上,它们是岭南的历史、岭南的记忆,是岭南的表情,也是岭南的乡愁。它们蕴含着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流淌着祖先的血脉,凝结着祖先的智慧,是南海文明的缩影与历史见证,也是一代一代南海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南海古村落,属亲水型村落,村中普遍保留了岭南风格古建筑、傍水而建,各个村又特色鲜明,翰林名村西樵松塘村、如诗如画“中国最美乡村”九江烟桥村、道风仙骨丹灶仙岗村、粤商典范西樵百西村头村、纺织工业先驱之乡西樵简村村、“茶基十番”乐韵悠扬桂城茶基村、华侨名村大沥璜溪村、超大规模传统建筑群里水汤南村等。这一个个古村落,在城市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得迷人和珍贵。而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好这些古村文化遗产,也是摆在南海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

南海西部古村资源卓著文化引领古村保育

与会专家表示,古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古村旅游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这给古村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与模式。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特有的古韵氛围成为乡村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它将中国民族风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海古村落集群密布,资源丰富,而南海西部又是古村落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古村民俗传承最好的地方。这里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西樵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条(松塘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条(包括丹灶仙岗村和棋盘村、九江烟桥村、西樵简村村和百西村头村)。这些古镇古村落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发展古村文化旅游,成为了保育古村文化的发展方向。

2010年以来,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南海划分成中、东、西三部分,制定了《“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其中,西部片区定位为“岭南文旅第一极”,建设“文翰樵山最岭南”文化高地,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南海西部古村落,也正在探索一条由“文化引领”的保育开发之路。

通过古村文化旅游开发可行性分析和综合论证,确定松塘村、烟桥村和仙岗村三个古村为古村文化旅游第一批试点古村落,以纳入整个西部片区文化旅游发展范畴。然后借专家学者之力,分别量身定制了古村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建设规划,并以规划为蓝本指导古村旅游开发建设。目前,松塘村基本完成了首期修复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游客服务中心修葺、历史建筑外立面修缮、翰林文化展陈、旅游标识系统设置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烟桥村和仙岗村也在稳步推进旅游开发规划工程。在古村旅游推介与宣传方面,将古村特色旅游整合到了以西樵山为中心的西部旅游线路当中,利用西樵山5A景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引导客流向三个古村落,推动古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松塘翰林古村环境优美古村文化保存较完整

松塘村,因村口的大松树和村中连片池塘而得名,有着800多年的历史。该村崇文尚教,文风淳厚,科甲繁盛,仅明清时期出了20多位举人,6位进士,其中4人入翰林院,是闻名遐迩的“翰林村”。2010年,松塘村就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晋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获“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殊荣。

松塘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人文遗迹保存完好。三面岗峦环抱,中央池塘片片连绵。村居环塘列建。长街古巷,清幽古朴;宗祠序列,庄严肃穆;书舍家塾,鳞次栉比;名人府第,显隐其中。晨夏朝阳乍现,莺闻榕荫,鱼戏莲动,荷香风送。夜静月明,道巷闾墙,粼波鉴影,宁静祥和。

村内文武圣庙俱全。孔圣文庙更以文昌、魁星、孔子三位统一,神圣共存而绝无仅有。村人向沫櫺光而崇文尚学。明清以来,科甲显奕:除举人十数,又出进士六名,其中翰林四位(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另一位进士区湛森,则与不经科考而由行伍递升至知府的区维瀚,更分别获文武各三品衔。近现代仍流风未艾,诞生出革命女志士区梦觉。历年来,村人大学生子弟之数亦远近之翘楚。

数百年来,松塘村仍然保留了很多民俗活动,其中孔子诞和“出色”巡游尤为突出,并成功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新历十月三日,一众学子齐聚孔庙前,诵读论语,过翰林门,绕月池一周,步入青云路,领翰林利是,上国学讲堂,成翰林学士,品翰林宴。而“出色”民俗源于清光绪年间,过去,“出色”俗例是三年一届,即子、午、卯、酉年的新春,都会举办一次。队列中醒狮起舞,一路上鼓乐齐鸣,浩浩荡荡,十分壮观。从村内巡游发展到村外,即到附近的东乡、南乡、西乡等同宗族的兄弟村,从那时开始“飘色”便称之为“出色”。

松塘岭南古村落文化保育传承模式成全国典范

岭南地区有400多个古村落,犹如散落在大地的粒粒明珠,承载和串联起岭南文化2000多年的璀璨与繁荣,闪耀着历史的光芒。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古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荒落的危机,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逆流中,保护好古村落这块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成为了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松塘村,通过发挥好自身发展优势,借力各级政府文化战略发展的东风,在城市化发展的夹缝中,赢得了坚守家园的好机遇。

西樵松塘村古村文化保育与传承,将文化引领融入其中,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特色之路。从专门管理机构设置到自然环境保育提升,从古村典故传说挖掘整理到人文遗迹修葺,从签署古村旅游发展村规民约到全民出动保护遗迹传承民俗等,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缜密规划及精心策划,做到了传承古村文化遗产、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改善村居环境和探索古村发展之路的多重效益并重。

2011年成立了“上金瓯松塘村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并由镇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专门领导古村文化保育与开发。村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通过了古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意愿,并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取得了村民的全力支持。从2009年以来,制定了多项专门规划规范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其中,2009年委托华南理工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松塘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009年委托智景公司编制了《西樵镇松塘古村旅游策划》、2013年委托广州程晨广告公司编制了《南海西部古村落文化旅游商业开发策划》,这些规划的制定为松塘古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松塘村的古村文化保育与传承,紧扣翰林文化主题。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治的方式,探索了一条古村保育与文化旅游融合的传承发展之路,也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规划初期的保护性开发过程中,通过收集村民族谱、整理村史渊源、挖掘村俗典故传说、复原村中民俗等途径整合了松塘村深厚的文化资源,如多达60多幅的楹联、进士科考闱墨、翰林宴等;按照“修旧如旧”和保持历史遗迹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修缮名人古迹、修建文化传承载体、恢复古村古貌等途径,修葺了一大批富有翰林文化元素的历史古迹资源,如孔圣庙、翰林门、联队文化室(游客服务中心)等。

西樵镇分管松塘村旅游保育与开发的领导梁惠颜表示,松塘古村的保育一直坚持着历史的悠久性、村落的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文化的传承性、环境的协调性等理念,坚守在保育中开发的原则,将保育与开发相结合,在保育与利用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突出自己特色,充分释放古村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项目,实现古村落的保育与可持续发展。

她还表示,下阶段将进一步挖掘翰林文化资源,引入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展示方式,让游客参与其中,让古村文化活起来,村民动起来,保持古村特有的体温,让古村得以生息、繁衍、昌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