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录片《18岁18天》中,孙立军在骑行途中为孩子们放映动画电影《小兵张嘎》
18天,从北京到上海,一个人骑自行车,以此作为一个父亲送给女儿18岁的成人礼。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变身骑友,并把这一路的行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了纪录片《18岁18天》 。长期致力于中国动画事业的孙立军,曾经创作过《小兵张嘎》 《兔侠传奇》等动画电影,当女儿高中要毕业时,妻子告诉他18年了,他没有去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如果他不去参加女儿高中的最后一次家长会,以后也不再会有家长会了。就是因为这次家长会,孙立军在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萌发了送女儿一件成人礼的念头。
送什么呢?他向女儿提议过手机、汽车,甚至说现在他们住的房子,可是女儿总是一句谢谢,以及淡漠的表情。他就想,女儿这是怎么啦?后来,他得出的结论不是女儿怎么了,而是家长出了问题:为什么送给女儿的礼物的排名是拿钱来衡量呢?他想,对女儿而言,精神力量应该更为重要和值得珍视。“18岁以后,女儿就不属于自己了,成人了,我心里有点酸溜溜的。我想干一件事,是我做不到或是不愿干的事,才能打动她。 ”于是,他想到了长途骑行,朋友听到了他的这个想法,建议拍成一部纪录片,于是《18岁18天》就诞生了。
在中国影协举办完看片会后,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称这部电影是“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其中也能看到女儿对爸爸精神方面的反哺:“现在很多中国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给家长带来的快乐更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 。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员张东说,这部电影的创意很好,现在独生子女已经开始走上社会,有时候,他们身上的缺点被媒体夸大,有时候,传统又将这一代与下一代隔离开,这部电影正是在缝合两代人的关系。
80多分钟的纪录片除了记录孙立军的这一段骑行,还记录了路上众多骑友的小故事。孙立军说,他遇到的第一位骑友是个博士,他骑几百公里回家看望父母;第二位是个小伙子,他骑行600多公里到济南去看女朋友;然后是三位从小没分开过的好朋友,因为高中要到不同的城市去读,于是约好骑自行车到沧州看电影;还有与孙立军类似的是一位检察官带着自己18岁的侄子骑车长途旅行,排解一下高考失利以及被父亲责骂的苦闷……路上还有数不清的骑友陪着他骑,带给他感动。当他骑到了目的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厂址后,请他学生时代的老师、上美厂的老导演们看他于2004年拍摄的动画长片《小兵张嘎》 ,他的女儿反倒躲到影厅外,蹲在墙边痛哭起来。她说,自己现在特别理解父亲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无所不能,可是慢慢长大后,父亲也没有时间陪她,有些问题与父亲有分歧,有时候觉得父亲对动画固执得不得了,父亲变成了一个有缺点的父亲。在这路骑行中,她陪着父亲骑了一小段路,理解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孤独,在父亲陪着老前辈们看电影时,她理解了父亲的信念。
《18岁18天》里还有一个情节,在苏州城边的一个废品收购站边,孙立军聚拢了一群小孩子,给他们放映了《小兵张嘎》 。当他告诉这附近的人说要放一场动画片给孩子们看时,那里的居民们还不大相信。孙立军与女儿一起把一面废弃的墙刷白了当银幕,并拿出投影仪,拉上电线。围观的群众问:“你们当真要放电影了? ”孙立军说,当然了。那些大人立即回头对自己的孩子说,“快回家,洗洗澡换上衣服。 ”这句话让孙立军感慨,看电影对这些老百姓而言仍有一种仪式感,这更让他坚定了从事中国学派动画创作之路。这是这趟骑行给他额外的收获。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孙丽萍谈起自己看电影的感受:“我一直在笑,非常的兴奋,觉得有趣、好玩。电影是多主题的,人在路上碰到那么多感动,大家互助、友爱、团结,让人看了这个影片会觉得社会挺美好的。其中一些情况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包括半路拾到一只受伤的小狗,那些不设计好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让你觉得非常非常的感动,是提升自己心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