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继2003年2月3日晚在世界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演出后,又长途驱车数千公里,奔行于冰雪覆盖的奥德大地,5日在德国多特蒙德、7日、8日在路德维希港演出的三场音乐会都引起了轰动并获好评。至此,上海民族乐团2003年欧洲巡演落下辉煌的帷幕。
绝技美服民乐新包装
在第一首民乐合奏《娱乐升平》结束后不久,观众还沉浸在中国民乐欢快的旋律中时,紧接着上场的唢呐演奏家左翼伟的唢呐协奏曲《梁山随想》,开始了民乐绝技的展示。听惯了小号的欧洲观众,对被称为“中国小号”的唢呐更具优势的表现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致于无论是奥地利政府副总理里斯·帕塞尔女士,还是普通乐迷,都情不自禁地说:“想不到一支小小的唢呐,能表现这么丰富的内容,中国演奏家及其乐器真令人称奇。”接下来的节目被安排得紧锣密鼓:钱军的笛子独奏、段皑皑和乐队的二胡协奏、王菲莉、王艳、曹蕴、史晓蕾、罗小慈的女子丝弦五重奏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了中国民乐绝妙的魅力。
最大的“惊艳”当数三重奏《江南风韵》《梁祝》。民乐三女杰马晓晖(二胡)、唐俊乔(笛子)、罗小慈(古筝)身着典雅华贵的中国古装,用各自精湛高超的技艺,辅之于一点头一笑颦的默契表演,把中国民乐的华美推向极致。作为回应,场内经常出现身着织锦中式服装的欧洲观众。莎士比亚曾有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服装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
日本宝、巴黎时装秀、韩国世界杯上的民族服装,无一例外地向人们透露各国的文化底蕴。
敢于创新王永吉探新路
一般人都认为,在金色大厅这个世界音乐圣殿内的演出,一定会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然而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传统可贵就可贵在,它既是严谨权威的,又是轻松创意的。经常会有指挥家在金色大厅内留下自己的创新作法。1987年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只见指挥大师卡拉扬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节奏鼓掌。从此以后,《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观众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担任上海民族乐团此次欧洲巡演的指挥家、艺术总监王永吉,也在金色大厅留下了自己创新的印记。出访前,王永吉仔细查阅了前五次春节音乐会的节目单,决心带一台当代优秀新民乐去欧洲。曲目单定后一看,其中有用现代技法写成的徐景新的《风》、金复载创作的舒展优美的《春江水暖》、周成龙2002年最新写下的《闹花灯》,张晓峰高亢悲凉的《梁山随想》,更有何占豪特意为这台音乐会缩写至8分钟的《梁祝》。对这台全部由上海作曲家创作、上海东亚演出公司组团的全新音乐会,不轻易流露感情的欧洲观众用欢呼用雀跃用站立用喊叫来表达自己的欢迎。每场演出后,王永吉都长久地谢幕三次、加演三曲后方才能退场。
退场后的王永吉将上海民乐这张城市文化新名片留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