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需要怎样的幸福?——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与他的中国电影《夜莺》
中国艺术报
2014-11-24

《夜莺》是不是《蝴蝶》的翻版?每当被人问起这个问题,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总会耐心地解释一次:“这是我专门为中国市场创作的电影,真的。 ”

61岁的菲利普·弥勒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出道以来只拍摄了大约十部作品,其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就是那部讲述祖孙亲情的《蝴蝶》 。其实《蝴蝶》 2002年在法国公映时票房并不太好,没想到几年之后,影片竟在中国的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中国观众了解法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什么中国人比法国人更喜欢《蝴蝶》 ?弥勒百思不得其解,由此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9年,当弥勒在北京参加一个影展时,结识了电影制片人宁宁。宁宁有一位法国丈夫,深谙中法两国文化,她以试探性的口吻询问弥勒,有没有兴趣到中国来拍电影。结果两人一拍即合,弥勒决定到中国来“冒险” 。

“从筹备《夜莺》之初起,我就决定要讲一个纯正的中国故事。 ”弥勒说,“那时的我从来没在中国拍过电影,并且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为了给这段“冒险”的征程开一个好头,弥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中文。“通过学习语言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为了创作《夜莺》 ,我必须要学习并尊重中文。 ”弥勒说道。

除了学习中文,弥勒更决定搬到中国长住。来到北京后,弥勒便开始思考影片的题材。他搜集创作素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走到大街上,去观察行人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提问。“导演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拍电影,就像记者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采访,必须做到善于发问和倾听。 ”弥勒说,“每当在街上看到使自己产生疑虑的事情时,我都会问身边的中国剧组成员,为什么中国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

体验生活耗费了弥勒和他的团队大量时间:“3年来我没做任何事情,一心扑在这部电影上。 ”一个清晨,当弥勒漫无目的地来到日坛公园散步时,创作的灵感终于降临。公园里,几位中国老人将鸟笼子挂在树上,一边淡然地聊着天,一边倾听鸟儿悦耳的鸣叫声。“这种和谐的景象你在法国永远别想见到。 ”弥勒说。在法国,没有人会把鸟当作宠物,“鸟这种动物究竟有什么魅力,会让中国的老人如此喜爱? ”弥勒不禁自问。

《夜莺》故事的雏形,渐渐在弥勒的脑海中成型:“一个农村老人为了支持子女发展,跟随孩子来到大城市。等他老了时,就想带着爱鸟回到故乡看一看。一个多么中国化的故事! ”但这仅仅是个戏核而已。面对商业主宰的中国电影市场,弥勒不希望自己的影片是一部只能靠参加电影节博取名声的纯艺术片。于是,他为影片添加了很多具有戏剧性的“作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式的家庭矛盾:从孙女任幸三岁时在花鸟市场差点走失的那一天起,从农村来到北京工作的爷爷朱志根就与儿子崇义再也没有说过话了,儿媳倩影多年来努力试图弥合家庭的裂缝却徒劳无功,而因为夫妻多年忙于工作,爱情已经变得枯萎。这个别人眼中幸福美满、三代同堂的都市家庭,已濒临解体……

影片的转折始于朱志根对亡妻的一个承诺:把18年前妻子送他的夜莺带回村子,让它在妻子的坟墓上飞走。这个在志根心里说了很久的旅行,在启程时发生了变故——因为儿子儿媳出差而没人照看的孙女加入了这场改变他们生活的奇妙旅程。尽管夜莺的真实寿命只有七八年,但弥勒不在乎这些条条框框的真实,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中国是一个充满变化并且十分有趣的国家。

“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法国用100多年才走完的路,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如此巨大的财富,那么,中国的家庭和中国人是否能迅速适应这种巨变,又是否能找到幸福? ”弥勒坦言,尽管《夜莺》的故事是中国的,但作为导演的自己的视角依然是西方的:“我最想跟观众探讨的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仅仅是追逐金钱和名利,还是要找回一些受到传统价值观影响的,心灵层面、道德层面的东西?在《夜莺》中,物质与精神,现代与传统,都需要达到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领悟的平衡。 ”

李保田饰演的朱志根是弥勒最着力刻画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法国老人的传统中国式老人。 ”弥勒评价道。在弥勒的印象中,法国的老人与中国的老人一样对儿孙十分关爱。“但在法国,老人对孙辈的爱,大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在中国,老人对孩子除了真心喜爱之外,还多了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仿佛照顾孙辈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事情。 ”弥勒表示,“法国老人在孙辈面前常常会展示出一种威严,他们的生活大多是独立的;但中国的老人却极度能够容忍孙辈所犯的错误,甚至整个生活就是在围绕孩子转。 ”

就是这样一部法国人执导的纯中国电影,获得了代表中国大陆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资格。弥勒坦言,这出乎自己的意料。但与此同时,影片在中国上映后的惨淡票房,也令弥勒颇感失望。“我没有刻意为影片植入商业元素,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很接中国的地气。 ”弥勒说,“我相信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在逐渐提高,有很多人都能够静下心来观看一部平淡的电影。况且,在欧洲甚至美国, 《夜莺》这种亲子合家欢的影片是非常受家庭观众欢迎的类型。中国电影产业才刚刚起步,在未来,合家欢电影应当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