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可能被时代淘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郭运德的一句话,在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心中留下了强烈震荡。11月24日至28日,全国文联系统首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的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吸引了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和部分副省级城市文联的信息化工作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共约150人参加。郭运德在开班式上的动员讲话和5天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让学员们对加强文联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路径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提高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
课堂培训:“大数据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
从第一阶段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到第二阶段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等,一直发展到今天第四阶段“两网、五库、七个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十五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四大类、29项重点工程建设,中国政府已基本进入电子政务工作的时代。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部主任吴亚非的课堂上,学员们一方面感叹国家信息化发展应用之迅速,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了解。
吴亚非带来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及发展趋势”是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在他之后,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知网、中国摄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新媒体平台负责人陆续为学员做了精彩授课。课程内容从宏观趋势研究到典型案例分析,从理论层面阐述到具体实践应用,从服务对象需求到服务内容提供,向学员全面介绍了当今时代信息化潮流对文艺发展和文联工作的重大影响,以及文联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实际应用探索。
作为授课专家的中国摄协副主席、著名摄影家张桐胜,也是大数据理念的践行者。张桐胜介绍了自己近年来是如何将大数据理念运用到作品的呈现和传播当中的,并对新技术在作品创作和传播中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非常期待中国文艺网和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文艺资源数据库、数字艺术馆、3D展览馆等新技术项目,可以为更多艺术家带来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服务。
应学员的要求,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部分专业人员,在培训班上展示了近年来承担的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和中国文艺网建设成果,详细介绍了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采编平台、文艺家社区、文联信息工作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应用、数字传播平台和文艺领域、文联系统信息资源开发模式,说明了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文联信息化建设中,在当前和今后所能提供的一系列软硬件服务,让大家看到了文联工作信息化和文艺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可预见的美好前景。
“21世纪是数据信息大发展的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是数据、每一个流程都是数据、每一个行动都是数据。”面对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的介绍,河南省文联组联处处长董焕琳感慨地说:“这次培训班办得好,专家们深入浅出的教学让我们有了切身体会,原来大数据已经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
考察调研:“文联必须在数字化、信息化潮流中迎头赶上”
大众早已耳熟能详的中国知网,是一家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的门户网站,而在艺术界已经颇有影响的雅昌艺术网,则正在努力打造全球概念的中国艺术品专业网站。培训期间,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专门组织全体学员,对中国知网和雅昌艺术网进行了现场考察调研。两家网站的业务内容都与文联系统涉及的文化艺术资源关联紧密,而深入了解它们的发展规模和全新理念,则令学员们的思路和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
在充满科技感的中国知网大楼内,在充满艺术气息的雅昌艺术网公司现场,学员们对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服务业务、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一一询问,对两家公司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化服务进行了体验,对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深感震撼,由此,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联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差距以及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王艳梅对于中国知网的现代化面貌感触尤深,她说:“我现在终于了解学者在学术工作上对中国知网有所依赖的原因了。中国知网的发展,对于当前文联系统在信息化工作上太具有借鉴意义了。文联系统在艺术家信息、文艺作品信息、文艺活动信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包含海量的内容,我们应当用好这个资源,多途径地为艺术家服务,必须在数字化、信息化潮流中迎头赶上。”
不少学员和王艳梅的感受一致,大家一边参观一边交流,深感目前在文艺界比较有影响力、能够满足艺术家多方面信息服务需求的网络文艺平台,多数都是由市场化力量打造的,很多社会性力量走在了文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前面,文联必须奋起直追,才能在信息化大潮中不被时代边缘化。
探讨交流:“文联信息化建设目标远大、功能强大、工程浩大、贡献巨大”
经过集中学习和实地调研考察,学员们深感收获巨大,在课程间隙抓紧时间互相讨论、彼此交流。广州市文联是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唐平专门为大家介绍了基层文联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他说:“我们在工作中深深地感到,为艺术家提供一个高层次的信息平台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家在广州的红线女是享誉全国的艺术大师,但是我们还没来得及为她建立一个像样的数据库,她就去世了。现在,广州市文联跟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合作启动了广州文艺资源数据库、广州文艺大家名家艺术资料抢救工程和广州文艺大家名家数字艺术馆建设工程。广州的艺术家们都十分认可这项工程的实施。”
和广州市文联一样,参加培训的各地、各产行业文联以及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摄协等单位到会的负责人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烈愿望。天津市文联、江西省文联、杭州市文联等单位的学员,在交流发言中纷纷表示,当前中国文联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远大、功能强大、工程浩大、贡献巨大”,强烈希望中国文联在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文艺网建设上,对各地文联建立工作指导机制、信息通报机制、技术支持机制,统一数据资源标准,避免各地文联重复投入、资源浪费,尽早实现文艺工作平台的共建、共享和互联。
“这次培训班让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了最前沿的信息,提升和更新了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和知识结构。我们希望今后能够定期举办这样的专业培训,开展典型经验推介,互相借鉴、共同推动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走上新台阶。”培训班结束时,许多学员意犹未尽,纷纷表达了对加强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