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祝贺罗扬同志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暨《曲艺耕耘录》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贺敬之、胡可,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杨承志,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以及董耀鹏、罗成琰、陈建文、朱光斗、土登、吴文科、黄宏、籍薇、刁惠香、曲华江等有关方面领导及曲艺界人士出席座谈会。
李前光在会上讲话。他说,举办这次座谈会,不仅是要向以罗扬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更是要借此机会,号召包括曲艺界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崇高艺德,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持真理、精益求精的学风,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老一辈艺术家在多年文艺工作中的有益经验、成功做法和深切体会,牢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不辱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切嘱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在主持座谈会时说,罗扬同志是中国曲协的老领导,是曲艺界著名的理论评论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60年来,他尽心竭力为曲协工作和曲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德艺风范,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兰芳、胡可、朱光斗、王兆一、吴文科、赵连甲、庆遂增、常祥霖、周喜俊、李志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围绕罗扬在曲艺理论研究、创作评论、编辑出版、协会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作了发言。大家还就罗扬新著《曲艺耕耘录》展开研讨。崔凯、程永玲、薛宝琨、荣天玙、王波云、王鸿、周良、吴宗锡等专门为座谈会发来书面发言。会上,中国曲协顾问土登还向罗扬以及在座的嘉宾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王兆一等将专门创作的书画作品献给罗扬以示祝贺。罗扬在发言中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表示,虽然自己已年过八旬,但还很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弥补一些欠缺和遗憾,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回应同志们的期望。
罗扬生于1929年,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长期从事曲艺领导和管理工作,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曲艺活动家、曲艺方志学家、曲艺理论评论家和曲艺编辑出版家。他曾主持编纂了《中国曲艺志》《当代中国曲艺》等重要曲艺志书,并出版了《新曲艺文稿》《曲艺创新录》《曲艺耕耘录》三部重要的曲艺理论评论集。2006年,罗扬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牢记神圣职责 不辱深切嘱托
——在祝贺罗扬同志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暨《曲艺耕耘录》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10日)
□ 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今年是罗扬同志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又恰逢罗扬同志的新作《曲艺耕耘录》正式出版发行。为此,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在这里联合举办祝贺罗扬同志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暨《曲艺耕耘录》出版座谈会,共同回顾罗扬同志60年来的艺术生活,总结他从事曲艺工作的宝贵经验和突出贡献,这对推动我国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文联、代表赵实书记向罗扬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关注、关爱老一辈艺术家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以罗扬同志为代表的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曲艺事业的坚守和担当表示崇高的敬意!
60年来,罗扬同志始终坚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献身理想、坚贞不渝,即使在“文革”中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也从未放弃,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强烈的爱党爱国之情。60年来,罗扬同志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抱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极大的工作热情,不辞劳苦,忘我工作。由罗扬同志主持编纂的曲艺大型志书《中国曲艺志》,历时22载,潜心著述,终于完成。这部著作团结和凝聚着无数曲艺家、曲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是当前曲艺界研究人员最众、学术成果最为集中、影响最广的重要曲艺志书,是中国曲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煌煌巨著。60年来,罗扬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艺术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对脱离基层生活,背离艺术规律的作品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对富有时代特色,坚守曲艺本体,锐意创新的改革进行真心的赞扬与支持,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坚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不拘泥于传统,大胆改革与创新的求索精神。60年来,罗扬同志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倡导宽容和谐、作风民主的和谐氛围。他多次组织曲艺界就讽刺与歌颂、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鼓励各种意见充分讨论,各种声音积极交流,有力促进了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襟怀宽广、谦虚自律、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人格魅力。如今已83岁高龄的罗扬同志可以说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中国的曲艺事业,献给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是有像他这样一大批艺术家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以求的探索,才奠定了当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基础。他们的奉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座谈会,不仅是要向以罗扬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更是要借此机会,号召包括曲艺界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崇高艺德,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持真理、精益求精的学风;号召包括曲艺界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老一辈艺术家在多年文艺工作中的有益经验、成功做法和深切体会,牢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不辱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切嘱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此,我想谈5点意见,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着力加强曲艺精品创作力度,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艺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文艺立场,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文艺创作,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大曲艺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曲艺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观念,搭建平台、广辟渠道,为高素质文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条件。
三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着力加强曲艺理论评论工作。创作与批评,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艺评论为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提供着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它是文艺创作的“镜子”,折射着创作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当前,有些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文艺吹捧,文艺创作失去了监督利器,这是文艺创作繁而不荣、兴而不旺,甚至是偏离正确创作方向,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扭曲的重要原因。希望广大曲艺工作者能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充分发挥曲艺理论评论的力量,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大力推动曲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着力加强曲艺改革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的就是创新。作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借鉴与发展的关系。要做到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在创新引领下继承,在借鉴当中化他为我,在扬弃当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五要坚持崇德尚艺、德艺双馨,带头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九次文代会和九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艺界和文联系统掀起了学习践行以“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为内容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以“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学习热潮。
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的文化建设高潮已经到来。衷心希望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来,沿着老一辈艺术家开创的道路奋勇拼搏,努力成为不辜负党的殷切期望,不辜负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切嘱托,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曲艺工作者。衷心希望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飞扬的艺术激情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具有深刻影响的优秀曲艺作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七次曲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愿罗扬同志和各位老领导、老艺术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本文在原稿基础上有所删减)
[座谈会发言摘编]
我艺术道路上的教导员
□ 刘兰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
认识罗扬同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我播讲的评书《岳飞传》播出后,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当时领导曲协工作的是陶钝同志、罗扬同志,他们注意到了我的崭露头角,专门派人赴鞍山调研,观看我的演出,了解我的情况,而且还在北京为我召开专题研讨会。从那之后,罗扬同志就成了我艺术道路上的教导员。我能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年轻曲艺工作者,不断成长,直到今天,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罗扬同志经常鼓励我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对我在艺术道路上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关心,每当我有作品问世,他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分析,并向我提出及时有效的建议。不仅如此,在曲艺创作、表演的各个方面,他都给过我很多帮助。
老战友罗扬
□ 胡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能够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向老战友表示衷心祝贺。
罗扬同志作为一位老党员、老同志,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以及他的勤奋工作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使我由衷地敬佩。他在新中国曲艺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了60年,在行政工作、编辑工作和领导工作的不同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并在工作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卓有成就的曲艺理论家和优秀的领导者。他的《曲艺耕耘录》记述了我国许多位曲艺家的成就和风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曲艺战线的成就和曲折历程。我是把它作为我国一部当代的曲艺史来读的。这本书也记述了罗扬同志自己的成长历程,也是可以作为他的自传来读的。
祝罗扬同志笔耕不辍,继续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贡献!
我心目中的曲艺大家
□ 朱光斗(中国曲协顾问)
我和罗扬同志相交已有半个多世纪。罗扬同志著述颇丰,从整体到单项,从全局到个人,可以说面面俱到,无所不及。罗扬同志一直担任中国曲协负责人,一直坚持身先士卒,平等待人,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罗扬同志眼界开阔,从专业到业余作者中,发现了不少人才,给予热心的指导和亲切的帮助,使之不断提高和进步,使有些作者成为创作骨干或专业的曲艺作家。
见贤思齐
□ 王兆一(中国曲协二人转艺术委员会主任)
我和罗扬同志既是朋友,又是在学术上可以进行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他的新著《曲艺耕耘录》中150多篇曲艺论述、纪念文章、评价名人和个人经历等等的实录、实感与实践经验,都充分地体现了罗扬同志既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耕耘者,也是见证人。特别是他那兢兢业业的心血结晶,篇篇都具有文献价值和存史价值。基于此,我特意书写了两幅拙字,一幅“实至名归”,另一幅是“见贤思齐”,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事业情怀 大家风范
□ 吴文科(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研所所长)
作为与新中国的曲艺事业基本同步的一位曲艺活动家,回顾罗扬同志的曲艺工作生涯,可以说就是回望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曲艺事业的发展道路。今天的座谈会,不只是对罗扬同志个人的祝贺与总结,也是对新中国曲艺事业60多年发展历程的别样审视与省思。
在跟随罗扬同志编纂《中国曲艺志》的20多年时间里,他做人、做事、做学问既坚持原则不动摇、又实事求是看条件的处事风格和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端严的学风、正大的文风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令我敬重的老同志
□ 赵连甲(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委员)
与罗扬同志相识交往57载,发展曲艺这一共同志向,则使我们结下深厚的情缘。罗扬同志为人厚道朴实,工作认真扎实。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编辑部的同志们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令我至今不忘。
界内人常常把曲艺家协会称之为“我们的家”。而当家主事时间最久的当数罗扬同志。我们的这位当家人,珍爱曲艺,尊重艺人,熟知历史,今天大家来祝贺他的著作出版,乃理所当然。我相信,这部记录新中国曲艺发展史的《曲艺耕耘录》,将对促进曲艺创新发展、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起到积极作用。
风云甲子卷 曲坛擎旗人
□ 常祥霖(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
与罗扬同志结缘已经30余载。他的新著《曲艺耕耘录》对了解中国曲艺,研究中国曲艺,想从中国曲艺获得某一信息的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
罗扬同志从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曲艺家协会的领导者,虽然也有过别的经历,但是他的影响、他的成就还是体现在长期以来致力于曲艺艺术的组织管理工作方面。几十年来,罗扬同志的主要功绩和主要成绩是在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方向方面。他是高举党的文艺旗帜的旗手。
中华曲苑不老松
□ 庆遂增(河南省曲协顾问)
我是1984年认识罗扬同志的,是他把我领进了曲艺之门,在长期的曲艺工作交往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既是我敬重的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罗扬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为曲艺事业操劳,还时常到各地参加曲艺活动。他对河南曲艺事业十分关注,曾多次到河南指导工作,精神可嘉。为了表达对罗扬同志的崇敬之情,不计工拙,特写诗赞一首:中华曲艺不老松,一身正气两袖风。德高望重人称颂,伟业丰碑功告成。
祝愿罗扬同志健康长寿!
可贵的敬业精神
□ 李志(《曲艺》杂志编审)
我是在罗扬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因此,我对罗扬同志的敬业精神最了解,也感受最深。
为了发展和繁荣曲艺事业,在罗扬同志的领导和组织下,1990年就举办了“首届中国曲艺节”,影响深远。除此之外,罗扬同志还十分重视各地基层曲艺事业的发展。
罗扬同志在对待工作上,无论是抓大事,还是处理小事,都表现出他那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可贵的敬业精神。
为基层曲艺人才成长修枝浇水
□ 周喜俊(河北省石家庄市文联主席)
今年是罗扬主席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也是我与中国曲协交往30周年。30年来,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化,不管创作之路如何拓展,我始终没有忘记中国曲协领导对我的培养,始终没有忘记曲艺界前辈们对我的厚爱,始终没有忘记《曲艺》编辑部的同志们对我无私的支持。我的成长经历,见证了中国曲协面向基层培养人才的发展理念,见证了罗扬主席为基层曲艺人才成长修枝浇水的历史,见证了这位让我敬仰的曲艺界前辈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对晚辈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