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政文工团歌唱演员曾小燕:“这个舞台很朴实,但我的心很踏实”
中国艺术报
2015-07-24
吴月玲

和战士们在一起就特别开心,很有认同感、很幸福,而文工团就是要为兵服务,为提高战斗力服务。——曾小燕

海政文工团的歌唱演员曾小燕这几年跟随着北京文联数次到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偏远地区下基层演出,这像是为她打开了认识社会的另一扇门,她由此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曾小燕出生在贵阳,妈妈是布依族,她说:“布依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我爸妈都是公务员,也是文艺男青年女青年,他们特别爱唱歌,我妈还会跳舞,我们家到现在还经常开音乐会,我姑姑、伯伯也都爱唱歌,人都很开朗。 ”曾小燕小时候不爱说话,但是非常爱唱歌。受家人的影响,她从小就享受在家里的小舞台表演的感觉,她自己在床上自演自唱,从报幕、朗诵、舞蹈到唱歌,床外坐着父母、邻居和小伙伴。

她在家里排行老二,因为姐姐成绩很好,父母对曾小燕就是放养,所以养成了比较随性的个性,“小时候我有点蔫,不调皮,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曾小燕小时候最想做的是幼儿园老师,之前念的也是师范类的艺校。可以说,她在唱歌上的目标并不明确,只是一步一步跟着感觉走,一直到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曾小燕认为自己在唱歌这条路上走得很顺,包括她获得的各种奖项和荣誉,例如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特别演唱奖、“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孔雀奖” 、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二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曾小燕特别喜欢和战士们在一起,因为军人梦她才加入海政文工团的。她说,自己和战士们在一起就特别开心,很有认同感、很幸福,而文工团就是要为兵服务,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曾小燕在她的出海日记中写到:“都说大海像母亲,我觉得大海更像父亲,充满威严而又包容慈爱。 ”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出海时的情景。当她登上南沙的补给船,觉得大海陌生、冰凉;她第二次出海,九级大风掀起的大浪,让她吃尽了苦头;第三次出海,她似乎能听见它的呼吸,大海也能听到她的歌唱。最让她难忘的是2009年,海政文工团组织的“万里长航” ,从大连的旅顺港,一直到福建的三都澳,历时一个月,航行了三千多海里,为两万多战友演出。“看望常年坚守在祖国最边远的大海上的岛礁上的战友,给他们带去祝福和问候。每一次航行回来,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海军,多么令人骄傲。 ”虽然战士的生活很苦,但曾小燕能和战士一道体会生活中小小的快乐。她每次吃馒头时,都能回忆起一次出海,舰上的食堂做的馒头特别好吃,好吃到每天她会把馒头带回去,在小小的舱室里一边躺着一边当零食吃。

除了为战士们服务外,曾小燕还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晚会演出,有央视春晚,有奥运会闭幕式演出,用她自己的话说“都是高大上的舞台” 。她随着全国青联代表团出国访问,到德国还受到总理默克尔的接见。她原以为“我们的生活应该是那样的” ,那几年,她还有助理。可是当舞台上的灯光熄灭,人都走后,她自己却觉得“可失落了” 。她问自己:我是来干嘛的?那会儿,她老觉得空落落的,坐着飞机赶演出,“那时空可奇怪了” 。这几年跟着北京文联等单位下基层演出,舞台都很简朴,但曾小燕感到自己站得稳了,心也踏实了,交到了很多朋友,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是带着情谊走的。

曾小燕第一次到西藏也是跟着北京文联下基层去的,他们从拉萨到日喀则开车就开了一天,但是看到了扎什伦布寺,还去了亚东县。她说,下基层,一方面是给当地军民送去了欢乐,另一方面自己挺受洗礼的。“通过几次跟着北京文联下基层,我发觉沟通很重要。以前在我的脑海里,新疆和西藏充满了神秘。 ”她说,“但到了那里以后,我们的心不知不觉就拉近了。 ”她跟着北京文联到南疆,几个小分队到维吾尔族群众家做客,和他们一起吃饭。“当地群众不会说汉语,所以一开始大家还很隔膜。可是当画家拿起画笔为他们画像,感觉大家立刻就亲近起来了;当我们开始唱歌,他们听不懂我们在唱什么,可是欢快的情绪也感染了他们,他们也加入,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也学到很多东西,新疆的歌舞很棒。几个小分队出发前说好是8点回到驻地,结果8点时一支小分队都没有回,好像我们之间不用语言,就用唱歌和跳舞就能表达意思。大家在一起都忘记了时间。 ”

在几次下基层中,最让曾小燕感动的是到“南水北调”库区演出。“每次我们到那里演出,都有几万人前来观看。 ”一次,他们到水源地演出,途中下起了雨。雨下得越来越大,本来演员们正准备打着伞演出的,一位歌手跑过来说:“别打伞了别打伞了,我刚在下面听到观众们说,‘我们都别打伞了,你看人家演员在台上都不打伞。 ’“雨很大,不打伞,全身都会立刻湿透,可是几万观众都不走。 ”曾小燕由衷地说,“他们太朴实了。 ”

曾小燕由此反省以前自己在城市里演出是不是太矫情了,总是嫌化妆室不好、灯光不好、音响不好,可是到了基层,就想不到这些了。 “观众都是移民群众。他们把家让给了水库,家被淹了,回也回不去了,他们移民的故事特别感人。 ”“我下到基层去太受教育了。我们以前虽然经常下部队演出,也看到了战士们过得很苦,舱室很小,可是我们每到一处,都会被战士们照顾得很好。 ”曾小燕说。

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随北京市文联到新疆的红其拉甫哨所给战士们演出,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他们两次上去给战士们演唱,战士们的脸都是紫的,因为缺氧。他们去的时候是夏天,战士在那儿穿的是棉衣。此外,她随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去过内蒙古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哨所。那时候是冬天,他们换了很多种交通工具才到达,飞机,越野车,后来换了吉普车才上去。他们去那儿跟战士们待了一天,和战士们一起剪窗花、包饺子,中午吃的是猪肉炖粉条,里面放了很多大肥肉,晚餐是饺子。那里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 “我们走的时候,他们都哭了。 ”曾小燕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