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揭秘强国崛起之路
新华网
2012-07-28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当地时间27日晚在“伦敦碗”上演。原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摄影服务处负责人、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认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奂,在思想表达、艺术创意方面都有突破,但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短短3小时揭示了英国为什么是世界强国”。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长期研究新闻和中、西方文化文明。她说,世人熟知的英国近现代发迹史始于蓝色海洋大国,但开幕式一开始所展现的泰晤士河一路清水,缓缓流向伦敦、大海,烟囱林立、工业化蓬勃兴起,20世纪初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等表明,英国文明的根基既在陆地、江河、经济建设之上,也在以人为本、不断保障与完善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中,也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很有成效。

“当然,16世纪英国的羊吃人运动也是非常血腥的,看着满面黑灰的工人走出田庄、拥入城市,孩童们爬上爬下清扫烟囱的画面我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但英国的幸运在于所谓羊吃人实际上并非‘吃人’,主要是将农民从农村赶进了城市去当工人;工业化、城市化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而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说是悲惨,而很大程度上是‘脱胎换骨’。倒是一些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在近现代化的过程中真正演绎着‘羊吃人’,它们由于不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城市生活空间,被赶出农村的农民‘无法安置’,这也是为什么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两个世纪的印度至今城市贫民窟众多,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庞大”。

赵迎新认为,“世界竞争非常激烈,各类市场都越来越饱和。英国和印度的发展现状表明,只有抢先以人为本,秉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谋发展的国家,才越有机会摆脱被动,领先发达,保持强势”。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板块众多、小巧雅致、色块清晰、主题突出,而且多是通过单个人和人数不多的集体所展示。赵迎新认为,以小见大、以简见繁表面上是一种省事、省钱、“省人”的高级艺术和高明表达方式,但它们也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英国崛起、富强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重视个人的自由意愿和创造,将个人创造力尽可能发挥到最大,“无数涓涓细流以成江河大海”。

“英国长期以来是一个世界性大国,在其崛起和强势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众多大事件,推出了众多大人物,譬如战胜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大科学家牛顿、大文学家莎士比亚等;但开幕式独具匠心,除了聚焦于大人物、大事件,也给了许多草根人物至少是‘均等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强国贡献的肯定和褒奖,也是继续弘扬一个民富国强理念:以人为本,草根、人民是国家之根,”赵迎新说。

另外,“医院桥段”和“至尊的伊丽莎白女王放下架子,与007扮演者共同上演惊世的空降‘伦敦碗’”也给赵迎新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表明,一是英国非常重视国民福利,而国民福利并非国家所赐,正是国家‘允许’个人自由创造力充分发挥所致,是国民对国家和自己的奉献。二是女王以86岁的高龄配合007乘坐直升机高空表演不仅说明女王亲民,君主顺应民心民意与时代,与时俱进,更表明这个国家主权在民。它并不老,还很有活力,它总在实践作为伦敦奥运会主题词之一‘激励一代人’。这样的国家,还能继续保持强盛”。

“当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就像成功的奥运会开幕式必须注重细节。英国富强崛起之路只适合英国,各个民族与国家只有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辉煌屹立于全球化大潮之中;但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个人创造力,重视科技与下一代人,科学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所有强国的共同之路,”赵迎新最后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