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可以考级了!3月26日,一个好消息在街舞人之间传递。这一天,全国街舞艺术大众普及推广系列工作启动, 《中国街舞艺术教育等级》系列教材正式发布,这也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套街舞艺术考级系列教材。
曾几何时,街舞是作为“异类”出现的,跳街舞的年轻人大都被视为叛逆。街舞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种被称为Locking的舞蹈在美国出现,随后各种基于不同街区文化、不同音乐风格的舞蹈相继产生,如霹雳舞、机械舞、锁舞、自由舞、爵士舞等,这些常常在街区表演的舞蹈,被人们统称为街舞。伴着富有运动感、冲击力的音乐,走、跑、跳等各动作组合,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处关节都与内在气息高度统一,激情无限,极富感染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舞先后进入台湾、香港、大陆,迅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加入,一度还曾被人误解。至新世纪初,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传播,人们重新认识街舞,自由奔放而随性的街舞进入一个大的爆发期,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欢迎。2013年9月,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成立了。这成为中国街舞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国街舞舞者也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家园,一个能够依托的组织。一年多以来,街舞委员会主办了多场大型街舞比赛,努力推广和普及着街舞。
“我们年轻的时候,是跳忠字舞的! ”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双白一边说着,一边模仿着忠字舞的动作,指出那时候的舞蹈都是僵化的,而现在的街舞则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和自由的气息,“看到他们,就看到了青春的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霹雳舞兴起时,冯双白还在北京舞蹈学院上大学,校园里还专门为喇叭裤可不可以穿讨论过,如今却这样自由开放,街舞都可以考级了,他也不由得感叹是“迎来了好时代” 。
姜昆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但与街舞却颇有渊源,在不久前他的相声专场中,他还与“90后”们一起跳上了一段活泼的街舞。这是为什么?原来,姜昆家里有个玩命喜欢舞蹈的妻子,姜昆透露说,妻子什么舞蹈都爱看,最近还疯狂地迷上了街舞,每天都鼓动自己学。姜昆还和冯双白是多年好友,从2000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到后来调动到中国文联,两人一直是“邻居” ,姜昆说,“老在一块儿熏都熏出来了! ”姜昆力挺街舞,认为街舞中有青春向上的力量,有难能可贵的创意和智慧,他还想拍一部能让人记住的街舞纪录片,记录街舞是怎样像凛冽寒风中的小草从石缝里挤出来一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让人们看到中国也有一支很棒的街舞队伍。
街舞的形成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教材出现,这也成为制约中国街舞快速发展的瓶颈。2014年初,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邀请了国内最顶尖、最专业的街舞老师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教材内容设置和编写方法,并与冯双白、罗斌等权威专业人士深入讨论交流,经过一年多的多方努力,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套《中国街舞艺术考级教材》终于编写完成。教材分为文字和视频两个部分,共分为6个舞种,包括Breaking、 Popping、 Lock - ing、 Hiphop、 Jazz和House,每个舞种分为10级,每级分为10个舞段或组合。该教材强调基础教育,具有专业性和大众普及性,对于街舞艺术教育考级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材发布了,街舞委员会全国街舞艺术教育考级办公室也已经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全国街舞艺术教育考级工作也将于4月正式展开。据了解,因为街舞老师相对较少,街舞艺术等级考试培训费用将会比传统舞略高一些。
“草书不好认。于右任把草书规范化,写了一本书,指明了什么偏旁应该怎么写,很多人由此认识了草书,看得懂之后也能够欣赏和喜欢。 ”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临春说, 《中国街舞艺术考级教材》实际上是把街舞规范化了,不仅对学习街舞的人有益,而且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有普及教育意义,“使得老年人也能看得懂街舞,而不只是年轻人的艺术” 。他指出,街舞涉猎范围广,群众基础深厚,像广场舞一样,它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信仰。 《中国街舞艺术考级教材》给出了一套“质量认证体系” ,从一定程度上给了它一个定义。
很多街舞爱好者关心一个问题:当前高考中有一些艺术类特长加分,街舞会不会也有优惠政策?对此,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街舞委员会主任罗斌,北京音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青,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夏锐表达了一致看法,指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是取消艺术特长加分,音乐、舞蹈等会日益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而非仅仅是特长。记者了解到,街舞委员会联合地方会员单位推行的“街舞进校园”工作已在昆明、西安等部分省市展开试点,受到了校方、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为以后继续大力推广和普及街舞积累了经验。此后,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还将针对街舞编创、大众普及、少儿教育等不同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系列教材,推动街舞艺术教育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