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舞者,几个打击乐团的艺术家,幽暗的灯光,伴随着声声鼓点,舞台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她身上……5月15日,刘岩与法国舞蹈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舞蹈家索菲·吉古、中国舞蹈家陈茂源在北京保利剧院一同为观众呈现中法原创舞蹈音乐剧《红线》。
由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法国红亭子公司共同出品制作的《红线》,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的跨界结合讲述了一个生命哲学的故事:当人类与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殊死搏斗与挣扎后,最终将战胜这种力量,并会变得更加成熟,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
《红线》,对刘岩来说是特别的。这不仅是她摔伤后第一部舞剧,也是以她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打造的一部作品。这部讲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舞剧,似乎就在讲述她的故事。
早起晨跑、练功;与导演一起创作排练;参加大型演出,这原本是刘岩作息表上每天反复的三件事。凭借出色的条件和能力,她顺利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2004年就以独舞《胭脂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从古典舞系毕业后,4年间她担当了7部舞剧的主角,获奖无数。因为超强的腰背肌及“控腿”技术,圈内称她为“刘一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她也顺利成为唯一独舞《丝路》的主演。
然而,人生就在那一刻转向。在奥运开幕式前夕的彩排中,刘岩不幸从3米高台摔下,造成胸椎以下高位截瘫。
生活是残酷的,刘岩没能再站起来。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刘岩没有低头。“好像是知道要摔伤一样,我在前面的二十几年不停在跳舞。现在不能跳舞了,也许是上天让我去做别的事情。”熟悉刘岩的人说,刘岩是一个不会抱怨的人。她用她的强大和善意面对着命运的玩笑,开始坐着走了出去:她重拾了自己喜欢的画画和时尚,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也尝试着重新回到舞台,2009年的保利剧院,她坐在轮椅上,跳起了一支叫做《最深的夜,最亮的灯》的舞蹈。
正是这支舞蹈让她遇到了《红线》的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吉利娜说,她当时看到刘岩,就想我一定要给这个女孩编一个舞剧,让她重新回到舞台。今年借着中法建交50周年的契机,这个想法终于实现了。
作为受伤后的首次登台,刘岩迎来了更多挑战。“一个多小时的表演,对肢体健全的舞者来说也是个挑战,何况对我。”刘岩说,她通过游泳来保证体力。除了生理上的挑战,其实更多源自心理,“我失去了双腿,伤后6年一直没有演过这么重要的角色,我可以吗?我能胜任吗?”刘岩每天都在和自己对话。
她是天生属于舞台的人,以轮椅为舞鞋,她挥动双手就能起舞,“以前跳舞轻盈随意,但是现在起舞,是用对生命的理解来做每一个呼吸,用生命在起舞。正如这部剧中的红线,在法国它表示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在遇到困难后,自我博弈战胜它,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是的,她已经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我有两条腿,一条腿是舞蹈,一条腿是公益。”刘岩说。自身的经历让她关注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帮助弱势儿童。博士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做起了老师。今年她还推出了《手之舞之》一书。
提到未来,刘岩满怀期待,她希望进行更多的地域性的手舞研究,研究舞蹈手势背后的文化意义。整个采访过程中,午后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刘岩一直在微笑,像个纯真的女孩。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着刘岩,为什么刘岩能够一直美丽。无论生活给了她什么磨难,她总是向着阳光,用美好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善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