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为士兵兄弟高歌
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
2007-11-05
晓梧


  彭丽媛的演唱艺术深受中国大众和海外华人的喜爱和欢迎,她的歌曲在海内外华人中广为传唱。每到一地,彭丽媛都能以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彩多姿赢得当地观众的喝彩。

  彭丽媛幼年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她的父亲是县文化馆的馆长,母亲是县剧团的演员。童年时代,她常常跟随母亲坐着牛车到乡下演出,这些日子里她接受着最生动、质朴的艺术熏陶,在艺术梦想逐渐觉醒的同时,更建立了与父老乡亲血脉相连的感情,这种感情陪伴她度过了此后漫长的艺术之路。

  “文革”开始,平静的日子被打破。母亲因出身不好,被赶下舞台,成了“牛鬼蛇神”。父亲更是在劫难逃,被开除党籍后进行劳动改造。9岁那年,彭丽媛跟母亲一起被撵回农村。这些日子,艰难、苦闷,却无法扼杀彭丽媛的歌唱天赋。她嗓子好,又善于学习,跟着母亲学了很多歌曲,又成为县城宣传队的编外队员,做歌剧演员的梦想也逐渐萌发。

  这个梦想终于在“文革”结束后得到实现的机会。山东省艺术学校恢复招生,刚满14岁的彭丽媛决定为梦想去搏一下。父亲没有恢复自由,母亲又要照顾弟弟,彭丽媛只能独自坐着一辆解放牌旧卡车前往济宁。然而,当她风尘仆仆赶到济宁师专考点时,初试已经结束。她急得差点掉下泪来,艺校老师体谅她路途遥远,破例让她试唱一下。她的歌声征服了在座的老师,彭丽媛获得了复试的资格,并在复试中顺利通过考试,投师于以一曲《苦菜花》闻名全国的王音璇老师门下。

  自此,彭丽媛开始了专业的艺术学习,王音璇从严教学,一个音符,一段唱腔,有时往往会让彭丽媛练上百次,从发音到吐字、运气、行腔,丝毫也不马虎。这些艰难的学习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两年后,在彭丽媛准备要毕业时,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看中了她。从此,彭丽媛又进入了另一个艺术天地。同年8月,她随团赴北欧6国访问演出,她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演唱,为祖国和军人赢得了荣誉。

  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复院。彭丽媛又幸运地成为复院后的第一批进修生,师从金铁霖。在金铁霖老师的指导下,彭丽媛在艺术上得到了飞跃。1982年,她随中国青年艺术家小组到罗马尼亚、匈牙利、前苏联等国访问演出;1983年又到香港演出。在系列演出中,许多不同肤色的观众、专家被她的清甜柔和、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唱所征服,每次演出都是掌声如潮。

  然而,彭丽媛仍然没有满足。她感到两年的进修时间远远不够,若要向艺术之巅攀登,还必须刻苦攻关,于是她在征得团里同意后,报考了声乐系本科,并且如愿以偿。此后,彭丽媛又攻读硕士学位,于1990年通过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

  后来,彭丽媛由前卫歌舞团调入总政歌舞团。如今,2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彭丽媛每年都要下部队为兵服务,所有的边海防前线她都去过,老山前线她也去过,中越边界、中老边界、中缅边界、中苏边界、中朝边界都留下过她的歌声。她为此感到骄傲,因为那些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有时要走两天两夜的路来看他们的演出,她被战士们的热情深深感动。

  有一次,正值隆冬,彭丽媛随团到东北慰问演出。汽车缓行在苍茫的雪地中,路过一个小哨所时,大家看到一个身材瘦小双手持枪的雪人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大家纷纷猜测,认定这是一个真人的模型,彭丽媛回头一看,发现小战士的眼珠居然在转动,彭丽媛立刻让司机停车,冒着呼啸的寒风和肆虐的大雪走到他面前,为他擦去全身的积雪,并流着眼泪清唱了那首人们熟悉的《小白杨》。别的战友也轮流为他演唱起一首首熟悉的曲目,为这位小战士举办了一场只有一个观众的音乐会。看着小战士泪如泉涌的眼睛,听着战友们与寒风抗争的歌声,彭丽媛深刻体会了军人意志的坚毅和情感的丰厚。

  作为一名军人,一想到那些可爱的战士们,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歌声而感动的战友们,彭丽媛觉得这份荣耀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彭丽媛说,我是一个军人,军队给了我很多,没有军队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今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彭丽媛推出了她的新专辑《我的士兵兄弟》。专辑中精选了她多年来演唱的军事题材的歌曲《我的士兵兄弟》、《我爱祖国的蓝天》、《战士与母亲》、《十送红军》、《洗衣歌》、《天路》、《共和国之恋》、《我的祖国》、《当那一天来临》、《小白杨》等,作为献给建军节的一份厚礼。
 
 

分享